【瑞士常民長照筆記】真假之間——動物型機器人喚醒人對動物的情感

【瑞士常民長照筆記】真假之間——動物型機器人喚醒人對動物的情感
2020/11/26

2005年日本絨毛動物型機器人PARO問世之後,開啟機器人投入心理治療工作的契機。經過多年各種臨床經驗的改造,如今最新一代的PARO觸感和光源感應器相當進步,平衡與語音辨識也相當到位,在歐洲的長照現場非常受歡迎。它不再是一個絨毛動物型機器人,而成為許多失智老人的生活小夥伴。

衛生、好照顧    動物機器人的優勢

人對動物的感情越深,動物給人們的回饋與影響也就越多。為了增加失智者的外部刺激,動物輔助治療一直是歐洲的傳統,在長照現場也常見。讓長者藉由與小狗、小貓、兔子或是馬匹相處,得到社會關聯的互動。

動物輔助治療必須注重衛生與清潔,否則會有感染的疑慮,而在長照中心進行動物輔助治療,照顧動物的人手必不可少。PARO的發明減少了動物照顧和衛生的問題,維護機器人的工作比照顧動物來得少。PARO可愛的造型與互動也贏得了老人家的歡心,雖然是機器人,卻一點也不失純真。

圖片來源/http://www.parorobots.com

絨毛動物型機器人實際應用情形

照護現場的長照人員指出,將PARO應用於失智長輩的照護有幾項重要步驟:首先,每一個要撫摸機器人的人,手部都必須清潔;再來,請使用者就坐,並輕聲細語用緩慢語速、簡單句子告訴他們:現在我要把PARO交到你手上了。

失智症患者接過PARO之後,通常將其如嬰兒般抱在懷中。長輩們一般都會被PARO可愛外型和舒服觸感所吸引,進而產生喜愛和想照顧它的心情,並開始一邊撫摸這個絨毛動物型機器人,一邊和它說說話。使用時,長照人員也在身邊,觀察患者與絨毛動物型機器人的互動。

在成功的案例裡,失智症患者的家人也表示,長輩們因為已經沒有短期記憶,說話時常不能集中精神,幾分鐘後就不記得之前說過的話,但PARO在身邊時,長輩專注於這個可愛又有互動的絨毛動物型機器人,可以暫時全神貫注,愛不釋手,心無二用,對提振失智症患者的精神有正面的幫助。在照護現場,減輕了一些照護者的壓力。

在失智症的長照安養中心,也有長輩們爭先想要撫摸、跟PARO說話,長照人員必須隨侍在側,主持並協調順序,讓長輩們了解這個機器人是大家共有的。

PARO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市場接受率高,也因此有失智症患者或家人自行購買。不過,也有安養中心住民因為情感上過度依賴絨毛動物型機器人,在任何場合都帶著,而造成排斥與他人互動的案例。因為科技的先進,機器娃娃的感應靈敏,一感應到聲響就作出嗚嗚的回應聲,使得在場的其他人受到干擾。這也凸顯:人類有個別差異,對機器人的感觸也非人人相同。

圖片來源/http://www.parorobots.com

真實動物與機器人的差別

旅居德國的動物輔助活動專家劉威良女士接受訪問時表示:動物治療或與動物互動的活動,能讓人學會尊重動物的生命,牠有活生生的意志,雖有順服,也有不可預測的動物野性。特別是大型犬,本身體型大,在無法掌握的情況下容易有安全疑慮。這點也不斷地提醒人,人必須尊重牠的個體意志及體能,才能得到回饋。因此容易出現,因為住民喜愛而讓動物體力透支。

劉女士更說明:我照顧鄰居的大型犬,和牠玩球,結果引發牠的野性,不順從禁止吠叫的指令。牠於是轉而繼續對我吼叫,並雙眼盯住我的眼,做出前腳伏地挑釁姿態還輕咬了我腳踝。我雖沒受傷,但也確實產生了輕微的懼怕之感。

這個現象有正負兩面意義:第一,人是動物的一種,人類有馴服動物的慾望。第二,人類如何透過與狗互動、示愛,支配權力的增長而改變狗的行為,進而補足自己軟弱、不夠自信的性格。從與動物真實的相處,挑戰自我的人格缺失是正面發展。不過對長者來說,這樣的挑戰並不適合,因為年長者的階段性發展不在於對自我性格缺失的挑戰,而在於找到安適的信任關係。

失智症的長期照護,仍需要專人在旁,給予回應,關照身心不同的需求。絨毛娃娃機器人雖有正面的效果,但只是一個給予安慰與安全感的工具,生活中真人或真實動物的互動仍是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