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會員登入
全站搜尋
投書分享
首頁
投書分享
安寧緩和照護
.
安寧
好文分享|助長者善終 長照機構的安寧照顧之路
↑神父在機構中為臨終住民行傅油禮。(圖片提供/謝菊英) 文、圖/謝菊英(財團法人天主教仁愛修女會修女、台南市老吾老養護中心主任) 困難會造成阻力,卻非不能克服;在此分享多年來在養護機構照顧長者臨終的經驗,希望提供更多有心投入安寧的老人養護機構參考,期望早日看到機構安寧照顧普及。
↑神父在機構中為臨終住民行傅油禮。(圖片提供/謝菊英) 文、圖/謝菊英(財團法人天主教仁愛修女會修女、台南市老吾老養護中心主任) 困難會造成阻力,卻非不能克服;在此分享...
照顧技巧
.
失智症照顧
【投書分享】失智症照顧服務 30個創新實用的簡要模組
文/巫瑩慧 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日本慶應大學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金子智紀Tomoki Kaneko在2022年12月10日在台北舉辦的亞太區國際失智症大會中,分享了「失智症照顧服務30個創新實用的簡要模組」,主要是針對照顧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經過實證研究的運用思維。金子智紀先生提到,以日本現今大約600萬的失智人口來說,在照顧上必須不斷的創新,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失智者,對「失智症」這個疾病更有效的掌握。所以,他們重新創造30個簡要的模組,並且分成「創造自在的環境」、「和社區與社會相依」及「常伴左右」等三大類別,來增進有品質的溝通和服務。以下彙整列表,以供參考運用。
安寧
.
善終
【投書分享】病床邊的守護天使 讓安寧照護更溫柔
文/屏東基督教醫院 「幸好,那時候的我們,被接住了。」 回首在死亡幽谷伴至親同行的歷程,C說:「原來,腦袋認知安寧,與心裡接受安寧,是兩件事。」
照顧科技
.
失智照顧
【投書分享】失智者在想什麼?用科技了解失智者的困境
文/巫瑩慧 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失智者在大腦退化的過程中,容易影響到認知的功能和情緒的管控。前者會在環境中對人、事、地、物和空間產生判斷的落差。如果照顧者對這個疾病沒有清楚和正確的認識,就容易因為糾正或指責,而產生彼此的衝突。
社區式機構
.
社區整體照顧
【投書分享】進步,是不是對你的一種懲罰?連續性照顧服務在社區的初衷和價值
文/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服務部管理師 葉亭佑、嘉義基督教醫院長照服務發展中心副主任 曾麗吟 憶起再次見到曾接受日照中心服務2年的李奶奶,這次見面感覺他肢體虛弱、意識也有些紊亂,令照服夥伴心疼不已。起初照專評斷失能等級為三級,而後個管複評時,因覺個案有明顯進步,與家屬討論後將原給付核給服務時數下修,部分的服務由家屬自行照顧。但萬萬沒想到在減少了日照中心服務的頻次一段時間後,李奶奶再回到日照失能程度已加劇至五級。因此,不禁令我們反思,服務提供者努力的幫助長輩恢復社會互動的訓練與建立認知的刺激,確實延緩失能與認知退化的狀況,但其他的相關配套銜接是否準備好了?
照顧科技
.
香港
【投書分享】以個案為本的照顧科技-香港嶺⼤賽⾺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計劃分享
↑嶺⼤賽⾺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計劃的「產品焦點⼩組訪談」活動(圖片提供/嶺南⼤學) 文/林羿助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技術科職能治療師 Q:什麼是樂齡科技?A:結合安⽼服務以及創新科技,⽬標讓服務使⽤者的⽣活品質改善和減輕護理⼈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
失智症
.
失智照顧
【投書分享】「最好的朋友」引領了失智照顧向前邁進
文/巫瑩慧 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薇吉尼亞·貝爾(Virginia Bell)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失智症照顧理念「最好的朋友」Best Friends Approach to Dementia Care,該理念受到各國的失智症協會和照顧機構重視。2013年也被翻譯成中文,書名「你忘了我 但我永遠記得你」,並且在當年由台灣失智症協會所主辦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上進行簽書會。
失智症
.
失智症預防
好文分享|運動與失智症的關係
文/白明奇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 前言 運動是一個十分神奇之東西。 想想看,人類身體的活動原來是為了執行日常生活功能、謀生或者移動,逐漸地,也有了休閒及挑戰極限的內涵;如今,更有美化身體線條、外貌、強化心理、自信等功用。然而,對於中高齡人士來說,他們決定積極參與運動的動機,主要是運動可以帶來更健康的好處。
日照中心
.
老幼共學
【投書分享】距離不是問題,老幼共融線上馬A通
文/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服務部管理師 葉亭佑、嘉義基督教醫院早療管理中心主任 穆春香、嘉義基督教醫院長照服務發展中心主任 林月娥 疫情籠罩的這些日子,為防止病毒傳散我們必須保持適當的「社交安全距離」,也促使了彼此彷彿隔著一座山,心變得好遠好遠。面對每個接觸都戒慎恐懼,進而逐漸減少相聚的歡樂時光。對於服務提供端並不樂見這樣的情形產生,去年5月疫情升溫升上三級警戒後,日照中心停止了約略2個月的服務,當長輩再回來時難免感覺長輩的反應是不是「變鈍」了!雖然停止服務的期間也嘗試了透過線上資源,電訪關心的方式提供長輩在家的基本的訓練,但遺憾的從我們定期評估的結果中,發現多數長輩在認知功能退化的幅度較肢體活動功能大,亦間接證實了認知功能的訓練不容易。然而社區式日照中心的價值亦在於促進社交認知、人際互動、生活復能並連結個人生命經驗來擬定的照顧處遇計畫,幫助訓練認知功能,這樣的訓練是難以被取代的。
1
2
3
4
5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