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銀髮食代最前線
照顧會客室Podcast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銀髮食代最前線
照顧會客室Podcast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會員登入
全站搜尋
‹
›
照顧現場
首頁
照顧現場
家庭照顧者
.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照顧者身心壓力攀升 近3成來電盼傾訴
長照3.0明年正式上路,目標之一為強化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根據最新統計,去年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接獲的來電問題,以情緒支持類最多,29.4%,較前一年增加2.5%,超越照顧資源、照顧需求等問題,顯示照顧者急需專業人員的介入與協助。
長照3.0明年正式上路,目標之一為強化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根據最新統計,去年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接獲的來電問題,以情緒支持類最多,29.4%,較前一年增加2.5%,超越照顧資源、照顧需求等問題,顯示照顧者...
家庭照顧者
.
長照人力
倡議設立「台灣長照者日」,500人齊聚仁山苗圃健走聲援
為倡議政府正式將「7月24日」訂為「台灣長照者日」,表彰全台長照從業人員及家庭照顧者長年無私的奉獻,由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發起,社團法人宜蘭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主辦,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台灣長照社團法人協會及全國20縣市長照協會共同協辦,由宜蘭縣長照協會簡志龍理事長領銜策動的全國性行動「2025『724長照日健康活力GO』」於114年7月20日上午8時,在冬山鄉仁山苗圃盛大舉行,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約500位長照夥伴與民眾參與,以健走方式為長照人發聲,為台灣的照護未來邁出堅定的一步。
社區關懷據點
.
長照3.0
長者第三人生啟動 長照3.0推動靈性照顧深入社區據點
↑社家署現已推動在各縣市關懷照顧據點上靈性照顧課程。(圖片來源/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 因應明年上路的長照3.0政策,社家署已著手在各縣市社區關懷據點推動靈性照顧課程, 引導長者關照自身的身、心、靈全人健康,協助在第三人生階段活出自我價值,實現自主、自在、自由的生活目標。
復健復能
.
復健
串聯醫院與社區 從PAC到長照 打造全人照顧旅程|復健與復能的照顧協奏曲
從急性病房出院的那一刻,不代表病人已經準備好迎向生活。對中風、骨折等患者來說,急性醫療只是階段性的任務結束,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黃金治療期內,爭取最後一哩路的復健,重返家庭與社區。
ESG
.
老人福利機構
全台首例 海青養護中心完成長照機構首宗碳盤查
長照產業也能邁向淨零。苗栗縣私立海青老人養護中心率先完成全台長照機構首件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1:2018),歷時9個月、總碳排417.7公噸,正式為永續轉型立下里程碑。接下來,海青養護中心將針對盤查結果,聚焦電力、通勤與廢棄物等三大碳排來源,規劃具體減碳行動。
長照3.0
.
住宿機構
長照3.0專家對談 呂建德:推動中介轉銜機構、復能型日照
為回應長照3.0制度問題,立法院厚生會今(10)日召開長照推動委員會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在會中宣布,將推動「中介轉銜機構」,解決PAC出院後的照顧空窗,並推動復能型、復健型日照,以及社區據點分級分類,強化醫照整合與預防照護功能,並不排除自費可能。
長照政策
.
新北市
新北市高齡人口全國之最 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聚焦在地安養
新北市高齡人口已達78萬人,佔全市人口近2成,為全國之最,面對超高齡社會挑戰,新北市政府2025年7月10日至11日,在新板希爾頓酒店舉辦「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廣邀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與實務工作者,聚焦「創新照護」、「智慧科技」、「在地安養」3大主軸,進行跨域對談,探索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的未來方向。
照服員
.
長照交通
照顧會客室Podcast EP17|婦女二度就業好困難!變身照服員司機,50+婦女因花木蘭計畫賺錢更賺成就感 ft.微光行動協會創辦人侯勝宗、花木蘭計畫學員阿如
創新照顧推出Podcast節目啦!走進《照顧會客室》,聽照顧人聊照顧事,分享好故事,也看見新趨勢。 節目每週二更新,讓你通勤聽、做家事聽、跟產業夥伴一起聽,吸收新知更輕鬆,打開照顧新契機!
臨終
.
高齡醫療
強行續命是醫療還是生財工具?一封來自醫院的控訴信
有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來自一位於札幌市內某醫院工作的同業。 我在這家醫院工作已經五年了。我是為了胃造口導食管這個議題而寫信來的。 碰到已經不具有人類的正常機能,狀況彷彿植物一般的老人時,向患者的家人解釋胃造口導食管,他們經常是無法理解的。碰到這種情形,醫師總是對患者家屬說「有些患者在做了胃造口之後,逐漸恢復了進食的能力」,這麼一來,那些家屬們喜上眉梢,紛紛搶著請醫生施行手術:「醫生拜託你了!」於是,患者們腹部的造口就這麼一個接一個挖了出來。而因為接受胃造口導食而恢復進食能力的患者,這五年來,我一個也沒見過。連一個好消息都沒有,倒是聽過很多家屬為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被過勞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也有轉入特種行業以賺取更多金錢的例子。
1
2
3
4
5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