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科技從今年起已逐步往國際發展,在接觸不同國家長照科技市場時,我發現新加坡的人口結構變化和台灣極其類似,2國預計分別在2025、2026年邁進超高齡社會。此外,新加坡也非常重視華人的孝道文化,以及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價值體系,因此星國的長照產業非常具有參考價值。面臨急遽老化的高齡化社會,亞洲四小龍的資優生──新加坡如何善用創新的精神在長照政策上?而年齡組成結構與之相近的台灣,又能從新加坡的經驗中學習到什麼?
新加坡BOL創新長照政策
為了回應迫切的長期照護需求,在過去10幾年中,星國政府持續增加住宿機構的量能。該國政府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新加坡共計77家住宿型機構,其中私人經營佔比最高為31家、政府有24家、非營利組織則有22家。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政府經營的機構僅1家,至今已成長23家達6,000多床的規模,足見星國政府正積極地面對長照床位缺口,同時也相繼推出多項政策,例如為了提高照護品質,政府在2016年修改條文,讓住宿型機構法規更加完善,另為吸引私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跨入長照產業,更推出BOL(Build-Own-Lease)做法,亦即「政府出錢、民間經營」的創新合作模式。
創新是新加坡長照政策的重要指標,對台灣具參考價值。
BOL模式由政府承擔開發成本,透過招標交由私人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負責營運和管理,此舉直接解決民間一直以來資金的痛點,另一方面,BOL遴選條件包含創新科技應用、社區互動計畫、收費模式等,皆與強調照護品質和永續經營息息相關,因此機構可計劃性地逐步提升照護品質和服務能量。2011年首家獲選與星國政府BOL合作的私人機構「宜康醫療保健集團」,正是以勇於創新、善用照護科技聞名。由此可見,創新一直是新加坡長期照護政策中一項重要指標。
政府靈活思維 引導長照數位轉型
在企業創新與新創政策方面,星國政府著重整體「生態體系(Ecosystem)」 的建立,並透過各項配套措施及補助方案,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動機,以及新創企業存活率與發展;在政府的領導與規劃下,新加坡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已漸趨完整;2020年吸引約55億新加坡幣投資(5年前的3倍),而截至2019年,新加坡已吸引3,600家新創業者、190個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200多個私人風險基金在當地設立總部。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科技新創,透過數位科技支持高齡服務的創新,在推動創新創業政策的同時也讓創新生態系更趨完善。例如專注在居家照護科技解決方案的Homage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近期獲得B輪募資1千萬美元資金的挹注;另一家新創公司Biofourmis則是利用穿戴設備加上人工智慧協助健康管理,也在去年獲得軟銀集團(SoBank)領投的C輪募資1億美金。利用完整的資金、新創、長照生態系的優勢,加快新加坡長照數位轉型步伐,取得國際領先地位。
長照政策結合投資新創的模式,加速新型態長照機構的設立,也積極引導長照數位轉型。
台灣社會跟新加坡同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的雙重挑戰,現有的長照體系,一定無法支撐未來的需求。新加坡政府聰明地將長照政策結合投資新創,加速新型態長照機構的設立,也積極引導長照數位轉型。有充沛資金挹注、建構完善的機構、結合數位科技的應用,如此良好的工作環境,自然能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也能大幅提升生產力,用更少的人力,卻能達到更高的照護品質。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