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德國| 照護與分級制度 實踐在地精神

借鏡德國| 照護與分級制度 實踐在地精神
2022/03/14

一位長期患有憂鬱症的德國友人,74歲的她一人獨居生活可自理,但因癌症纏身,加上眼疾使得她平衡感失調,經常走路跌跤。前陣子癌症化療後身體異常虛弱幾乎無法站直,更遑論走路,家中無人做家務,使得愛乾淨的她,必須生活在塵灰與凌亂的環境中,讓她灰心喪志。

行動式專業人員到宅護理津貼 減輕生活負擔

經專業機構鑑定申請照護核准,她有了行動式專業人員的護理照護,護理人員一星期到宅幫她沖洗或擦澡2次,並由家庭照護者協助採買日常用品與食物。專業機構鑑定她的護理需求是二級,照護人員直接到她家服務,所需照護費用一個月600歐元,由照護保險金逕付照護機構。

友人因平衡感失調,多次在外面行走摔斷手臂與肩胛骨,使得對出外走路深懼不已,但一個人的生活終究得繼續,透過健康與照護保險機構獲得一台電動椅後,現在的她能駕輕就熟地駕駛,出外不再摔跤,還能帶著心愛的小狗再次出門散步與買菜,重享生活樂趣。

最近她停止化療身體好轉,無須專人照護,護理照護需求降為一級,照護保險提供她每個月約150歐元,減輕生活負擔,以及補助她需要朋友協助時的聯絡電話費。

德國「照護保險」延伸健康保險的理念, 依生活自理程度分級給付。

另一位在德國的印尼華裔朋友因發生車禍,胸椎受損造成胸部以下全癱,除了頭腦清醒外,只剩手腕與一兩根手指可以活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聽她轉述,德國籍的先生本來和她感情就不好,曾有家暴紀錄。一夕的車禍使得她成了人人都不想要的人球,先生甚至落井下石地說,車禍所有費用超過他的負擔,他要盡速離婚。

只有40多歲的她,身邊沒有家人協助照護,僅有一個7歲兒子,與前夫各有一半的監護權。兒子上學由前夫負責,下課則由專人幫忙接送兒子至她的住處做功課,做完功課再由前夫接回。周末與假期兒子多在她的住處生活。

因為她並不想住養護機構,3∼4年以來都靠護理人員全天照護。德國有完整的社會福利系統,像這樣無法生活自理的人,會有法定照護者處理法律事務文件,以及保障應有權益。目前她住在無障礙空間的社會住宅,依賴每2個星期更替的護理人員居家照護。2年下來她也找到自己的職志,繼續在大學念數學,生活一點也不喪志。

德國照護保險分級 落實在地照護

「照護保險」是延伸健康保險的理念,一般來說與健康保險公司是同一個保險公司。目前德國照護保險分為五級,依生活自理程度分級給付。從生活自理能力退化輕微第一級每月照護與減輕負擔費約150歐元;到最嚴重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者,提供相關照護給付每月約5,100歐元。

在德國照護保險中照護金的給付,是給有照護需求者親友到家中協助非專業性的照護工作,例如餵食、給口服藥、穿脫衣服、梳洗、沖澡、清理排泄物、協助行動或翻身,或是對外聯絡事務等工作,若由行動式護理人員從事非專業性照護工作,照護金則會被扣減,因為保險公司會另外支付部分照護金給予行動式護理人員。但如果是注射針劑的給藥,換胃管或換尿管等專業照護工作,則由護理人員來做,並不影響照護金的給付。

如需改造住房設施提供4,000歐元改造費,若部分護理工作由專人協助會扣減照護金。另為了讓照護者喘息,照護保險也提供短時間養護機構照護津貼或因照護而無法工作津貼一年1,600歐元,以及一筆約2,000歐元住院給付。

在家的照護,因為非專業人員的護理品質優劣不一,鑑定機構通常不定期會派員視察了解需求者被照護品質。如果照護品質太差,他們也會提供諮詢,必要時採取行動確保照護需求者的權益。綜觀德國照護保險主要目的是因年齡老化的國民護理需求增加而增設,讓需要照護的人有尊嚴地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得到必要照護。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7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