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久專欄】荷蘭照顧 設計思考教育的應用

【周傳久專欄】荷蘭照顧 設計思考教育的應用
2019/07/24

幾年前結識的荷蘭失智友善服務訓練公司,去年來台講習時提到,更深、更廣的學習「服務設計」,才可與時俱進找到回應社會需要的方法。他們的講師提到,為了培養相關基礎能力,荷蘭好幾所大學逐步實施「設計基礎教育」(Design Based Education,簡稱DBE),也應用在照顧領域。近年歐洲有不少關於服務設計或設計思考的新工具,各有不同發展源流和用途。

以荷蘭北部菲士蘭地區的Leeuwarden大學社工系為例,二年級生多數時間不在大學上課,而是自選地點從事實習,一段時間回到學校,同學分組運用DBE解決問題,老師則在旁指導。

筆者親身觀察,由於該校有來自數十個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學生,討論往往很豐富多樣,更能促進集思廣益。目的並不在一群人為一個主題找答案,而是共同討論,解決各自的挑戰。

觀察當天,這群社工系學生的作業是「如何到客戶家,請客戶進行一次導覽」,目的是要學生學會仔細地聽與看,不只注意硬體,不要忽略人的層面,還要理解客戶的文化、嗜好等,收集改善問題的資料才能更完整。

學生們各自詮釋表達,收集、整合、篩選意見,以及各自提問。眾多問題貼在看板上,分批討論如何落實成具體行為。接著,主持人釐清大家意見,再隨學生在不同場所實習遇見的挑戰,將剛才的討論具體導入情境,推演如何改善問題,增進照顧品質。

長照設計思考 - 安可創新長照
照片提供 / 周傳久

學生實習場域分佈在身心障礙機構、老人住宅、唐氏症老化專屬失智機構、提供身心障礙就業媒合的新媒體平台等,還有森林生態保育社會企業,從討論找出靈感,進而成為下一步的行動。

和傳統個案討論相比,DBE更容易集合眾人智慧,跳脫近親繁殖與制式的解決方法,進行數次後,慢慢會形成邏輯系統。以後若碰到新問題,也能掌握基本的切入方向,應該先提問什麼問題,再去釐清解決問題的關鍵。

主責的老師之一依娜在旁告訴我,這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有機會在服務現場體驗,意味在研發服務前,能夠累積更多實務,了解服務對象到底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中有些帶領討論的學生相當熟練,最主要是因為Leeuwarden大學社工系學生年齡不一,有的已有5年保姆經驗,有的曾在社福機構服務,學習目標明確,所以討論很積極,使用思考工具效能也比較高。由於這種方式搭配數位時代學習資源很有用,不只社工系,多數科系都已逐步採用,例如設計老人住宅的研究生、新聞科系也用於發展新雜誌等課程。

我國衛生福利部與國健署等多個單位也有意識到,同一種健康促進服務很難適用不同地方與民眾,正設法引進「設計思考」擬定政策與策略。DBE可能為國內不易做到的跨領域整合帶來機會,但仍待先完整學習DBE的整套理念,搭配教材,以及願意持續嘗試改善問題的耐心,才能培養學生具有視野寬廣、思考彈性,並且務實地改善問題。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AnkeCare創新長照 – 2019 Apr. 智慧日照新挑戰」博客來、誠品均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