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顧身體 醫養照顧的新思維

藝術顧身體 醫養照顧的新思維
2020/01/16

世界衛生組織 (以下簡稱WHO)2019年11 月公布一項歷年來規模最大的綜合分析報告〈藝術作為促進健康與幸福的全面性報告〉,從2000年開始花費20年的時間,彙整橫跨歐洲超過3500項公開研究及900篇以上的出版文獻。絕大多數的分析都顯示,藝術在生理和心理健康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從胎兒到臨終者,藉由各種藝術參與,能正面地影響身心健康,比起傳統醫學治療,藝術參與更能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達到預防之效。

WHO將藝術的影響範圍分成兩大項

❶ 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

藝術可以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支持兒童發展、鼓勵健康促進行為、預防健康不良的狀態、支持照顧行動。

❷ 疾病管理與治療

藝術可以幫助人們覺察自身的心理疾病,支持慢性疾病的照顧,協助治療神經發展與精神失調,支援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藝術養生 - 創新長照雜誌
安可人生後青春繪本館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共同規劃繪本創作工作坊給熟齡長者。圖片 / 高雄市立圖書館。

報告中關於長者與失智者的藝術參與研究更是相當多元,發現參與藝術普遍可以增進正向的社交行為。數月一次或更頻繁地前往博物館、美術館、藝廊、劇院、音樂會或聆聽歌劇演出的年長者,認知率衰退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較少;音樂和舞蹈也可以協助減輕失智者的焦慮感、寂寞感和社會疏離感;戲劇課程可降低躁動、侵略等問題,更能促進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的溝通;國外盛行的團體編織則可助於維持社交技能;其他如陶藝、閱讀、視覺藝術皆具能幫助失智者自我定向並維持自尊。

WHO 也特別指出,醫療院所或照護機構的建築及空間設計(如對比色與照明方式)會影響長者的認知功能、社交動能與人際互動;甚至有研究顯示,照護機構播放背景音樂可以減低用餐時間的躁動並提高沐浴時的合作意願。

藝術養生 - 創新長照雜誌
安可人生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共同規劃水下聲音聆聽活動給熟齡長者。圖片 / 高雄市立圖書館。

下一步:開啟整合實踐大門!

該份報告的共同作者、英國倫敦大學院精神生物學與流行病學領域教授Daisy Fancourt 於受訪時指出,隨著這項報告出爐,接下來更要展開思考與行動的是:

 

 

  • 我們能否以健康促進為目標推動跨領域(藝術文化與衛福健康)的整合型預算?

 

 

  • 我們能否使藝術成為從事健康或照護領域專業者訓練中的一環?

 

 

  • 我們能否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用於擴大像這樣的跨領域項目?

 

 

在台灣,關於跨領域的合作方案一直存在。過去這一年來,隨著「社會/社交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概念興起,加上如國藝會共融藝術「此刻‧ 我在」的創作計畫,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攜手不同組織所推出的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音樂處方箋、運動處方箋等,我們看見更有深度、更具系統性、有同理心並結合專業的合作模式出現,共同展開藝術文化結合醫療照護的新氣象。

藝術養生 - 創新長照雜誌
安可人生與國家兩廳院共同規劃熟年舞蹈工作坊。圖片 / 林政億。

如同世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保證藥到病除,藝術也非萬靈丹。過往習慣將健康維持或康復的任務全然託付給醫學,當重視健康與福祉發展的浪潮發展至今,藝術所引領的創意高齡(Creative Ageing/Aging)為我們鑿開了一道新曙光。

可運用的藝術

◆ 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歌唱、電影

◆ 視覺藝術:工藝、設計、繪畫、攝影

◆ 文學藝術:寫作、閱讀

◆ 從事文化藝術活動:前往劇院、美術館、博物館、藝廊、聽音樂會

◆ 動畫與數位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