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越有睡不好的問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60至69歲高齡者有超過四分之一有夜醒、早醒及夜間難以入睡等慢性失眠症狀。銀髮族失眠與自然老化有關,因身體對外在光照刺激訊號逐漸不敏銳,而導致失眠狀況。因此,解決失眠不只是服安眠藥,最佳解方應是「調節環境的光源」。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劉影梅針對失智長者,執行為期三個月、提供每天一小時控制色溫、波長、照度的智眠光照,發現長者的每日總睡眠時間平均增加1 小時45 分、夜醒次數也降低、夜晚輾轉反側,沒辦法入睡的時間縮短,大幅提升睡眠效率。
「這是一項令人驚艷的成果!」劉影梅認為,在完成智能燈光產品的POC(概念性驗證)後,預計今年11月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上市智眠燈,造福更多受失眠困擾的長輩,並解決失智者黃昏症候群狀況。 她觀察,許多長照機構常有光線不足的狀況,以致於長者早上精神萎靡,但夜間出現遊走、譫妄狀況,增加照顧者負擔。與其增聘夜間人力,改善環境燈光是最佳實惠方法。
即將上市的智眠光照系統預計有兩種創新功能,一是基本款的「追日模式」,燈光會跟著晝夜調控色溫與照度,即便早上外頭是陰雨天,仍能享受充足的照明,來平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健康作息。第二款為「客製化調控模式」,能夠依據個人睡眠情況來調整燈光,劉影梅舉例,針對太早睡又太早醒來的「雲雀型」睡眠者,系統可設定黃昏時會提供適當的光照來提振精神,而晚上睡不著的「貓頭鷹型」,則在白天給予照光,促進血清素帶來活力感。未來還會發展出好眠燈,晚上減少藍光及光照,避免影響睡眠的褪黑激素分泌。
此外,別於市面上常見的螢光燈管,光源會隨時間削弱、亮度不均,智眠燈採用專利開發的LED燈,發光均勻、不閃爍,既護眼又舒適。在燈具安裝上亦相當講究,劉影梅表示,他們會安排專業燈光師,就人因工學、行為科學的理論,將燈安裝在適合的角度,並依照空間大小評估安裝數量,讓光照發揮最佳效果。
智能燈的應用相當多元,且能因應不同的使用情境調整。在養身宅、長照機構與醫事機構中導入,可協助長者調整睡眠週期,並藉由良好的睡眠加速細胞修復,讓身體更快康復;學校與公司則能運用白日光照,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與員工效能。
「拍網美照、開慶生party 也有適合的光源呢!」劉影梅笑著說,智能光照系統可彈性調整不同光源,創造各種活動情境。由此可知,智能光照不只協助睡眠品質、調適身心狀況,還能讓生活充滿更多樂趣。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特聘教授劉影梅
電話:02-28267163
Email:ymliou@ym.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