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降溫 雙北長照機構預計8月底開放探視
因雙北疫情逐漸緩和,指揮中心規劃雙北地區長照機構最快8月31日開放探視,採預約制,訪客最多限制3人。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訪客須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建議在公共空間探視來降低感染風險,盡量不進入房間探視。另外,台北市也預計在9月1日重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長青學苑、老人福利服務中心、社區照顧整合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等社區服務,採取分艙分流形式提供服務,長者參加活動全程規定須配戴口罩。
延伸閱讀:【疫起Care】微解封!社區日照機構有條件開放 衛福部:失智據點尚在研議
關懷農村長者不停歇 4大特色推動綠色照顧
農委會於24日舉辦「農村綠防疫 提升免疫力」記者會宣布,邀請台灣各地社區發展協會可針對「綠陪伴」、「綠飲食」、「綠療育」及「綠場域」主題來提案,加入綠色照顧計畫,徵件至10月15日止,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綠色照顧未來透過導入社區青壯年人力,結合農、漁會綠色照顧站或其他長照據點形成綠色照顧服務網絡。目前,儘管在疫情期間中斷共餐服務,但水保局提供「農村高齡者停聚不停食」計畫,每天持續提供餐盒給農村長者,以及親自送餐點至行動不便長者家中。
政府跨域開發「健康氣象」App 打造個人化健康環境風險指標
中央氣象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中央研究院共同組成「健康氣象e起來」團隊開發「健康氣象APP」,整合氣象數據和健康資訊,打造專屬的個人化「健康氣象跨域服務」,提供6項服務包括即時健康氣象預警、健康小叮嚀、關心家人與親友、疾病衛教資訊、今日全臺預報和就近急救醫院資訊。「健康氣象」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建立適合個人需求「健康氣象」風險管理指標,即時提醒相關防護措施,同時提供「健康氣象」開放資料開發更多元應用。
「虛擬健保卡」助攻在宅醫療 提升偏鄉遠距照護效率
「虛擬健保卡」在台已經試辦第三年,今年重點鎖定遠距醫療、居家醫療、視訊診療,目前使用者超過2萬人,有494家醫療單位加入。台灣在宅醫療理事長余尚儒認為,偏鄉、失智、獨居若有虛擬健保卡授權家屬,只要家屬把QR code傳給醫師,醫師就能查看雲端藥歷。家總秘書長陳景寧也表示,為了能讓長照資格、中重度失能個案可以就近照顧,期待健保放寬納入居家醫療的條件,鼓勵更多醫師投入居家醫療。民眾只要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點選「虛擬健保卡」便啟動此服務。
延伸閱讀:遠傳總座井琪:長期照護是遠距診療的延伸
健康促進新思維 主動與被動雙管齊下
「健康促進」新思維並非不健康才補救,需要靠著「主動」與「被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達到。「主動」應藉由固定的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避免年老退化帶來的影響。例如沛得適多向性變異訓練系統,以視覺回饋結合認知與動作訓練;佳翟國際的互動式復能遊戲系統則藉由人人熟悉的「枕頭戰」。另一方面「被動」則利用睡覺時間來維持健康,避免長期躺臥造成壓瘡,例如木英推出的Thevo微刺激床墊,不僅靈敏感應使用者活動,更可將作用力回饋以促進血液循環,床身能切換變動,以支持長輩用餐、放鬆、起身等不同需求。(閱讀更多)
「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展示成果 鎖定精準醫療照護
科技於25日召開記者會,展現2020年成立「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研發成果,集結了5間大學研發力量,包括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長庚大學與國防醫學院,將IoT、大數據、AI等技術導入在防疫所需要的監測、預防、檢驗、醫療甚至零接觸照護。例如成功大學建置生理監測防疫平臺,結合智慧手環來監測使用者健康狀況,以及台灣大學新創團隊iTech整合AI追蹤及定位的感測器,偵測民眾是否保持社交距離。
撕開疾病標籤 失智照護計畫以人為本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在國衛院日前舉辦「2021銀髮產業論壇」表示,失智症照護過去強調「以治療者為中心」只看見疾病,現今則轉換「以治療對象當主角」看到「人」,從失智症患者需求擬定照護計畫,例如日常生活與功能評估、生活與社區活動品質、失智症支持網絡與小組的建立等多種評估方式,提供具尊嚴的連續性照護。(閱讀更多)
《創新照顧》線上微論壇 精準運動打造社區照顧新模式
侒可傳媒24日舉辦線上微論壇,邀請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王鐘賢以及樂齡智造科技執行長蘇伊平,分享精準運動打造社區照顧新模式。王鐘賢認為,透過智能運動管理系統能處理臨床上診斷用的多種數據整合,利用「個人最適化運動之推論」 給予醫師詳細的運動建議,並結合醫師專業給予會員個人化運動處方,將歷程轉換為日常生活中有效的項目,可從居家照護體系或場域健康管理系統切入。蘇伊平也指出,SPOZ運動健康養成系統運動,可同時有50個長者上線使用,多人競賽的機制,有助提高長者運動的意願。(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肌」不可失 精準運動復能成良方
更多照顧產業訊息,敬請點此訂閱創新照顧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