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健署於22日舉辦「憶起打造失智友善樂活屋」記者會,教導失智症照顧者「打造失智友善樂活屋5招」包括定位標誌、空間規劃、乾燥止滑、採光充足與日期時間來規劃失智者室內友善環境。前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組長,目前擔任建築師廖慧燕表示,藉由失智症長者經歷與背景打造熟悉環境並提供明顯、對比的提示標誌與簡易配置來強化安全,不僅可減緩高齡者不安情緒,也減輕照顧者壓力。
根據衛福部推估全台約有29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85%居住在家裡,居家規劃重要性顯得重要,需要提供支持性與安全性環境,在定位標誌上需要在門上張貼對應提示標誌,協助失智症長者可以自行定位來找尋方向,例如在廁所、浴室和房間門張貼字條來標示。
空間規劃除了搭配無障礙設施外,也需要符合長者需求。由於失智症長者認知功能逐漸退化,除了防止意外發生外,同時要提供熟悉、支持性、適合失智者個人特質的空間,並善用現代化設備來協助失智症長者,廖慧燕認為,熟悉家具、熟悉空間規劃、熟悉聲音等環境均有利於失智者的情緒穩定。
由於失智症長者最常在家裡發生滑倒(Silp)、絆倒(Trap)與跌落(Fall)情形,因此居家環境地板要乾燥或增貼止滑條以免滑倒,浴室、廚房等應採用防滑性能之地面材料,以及床、樓梯兩側、走道及馬桶需增設扶手,廖慧燕強調,盡量避免使用小片防滑墊、地毯或任何易移動的地墊,易造成二次受傷情況。
室內需要擁有充足採光環境,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廖慧燕提到,因為失智症長者對空間、影像認知較薄弱,部分家裡會在陽台安裝玻璃落地窗,讓失智症長者誤以為是戶外並強行通過,造成頭部受損,因此建議窗戶須加裝窗簾,告訴失智症長者無法通過。
在家中懸掛時鐘及日曆,提醒失智症長者正確日期與時間,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說明,現在大多數家庭都用年曆、手機來觀看時間,但為了讓打造長者熟悉環境,建議提供大面積的時鐘和傳統可撕日曆。
日本打造失智友善家屋
曾前往日本考察失智症友善家屋廖慧燕說明,為了降低空間與維護管理成本,失智症家屋房間類型不採用套房形式,也避免失智症長者產生衝突,房間皆為單人房獨立空間,他觀察發現,失智症長者居住在多人空間內,無論在房間內或公共空間,長者容易拒絕與他人進行社交互動。
另外,日本失智症家屋規定不能關鎖房門與大門來限制長者行動,夜間則利用推門或刻意把門的顏色與牆壁顏色設計一致性,善意地隱藏大門,讓失智者無法認出大門防止外出。若失智症長者前往屋外,照服員則用勸導方式來引導長者回到屋內。廖慧燕表示,讓失智長輩每天能夠自由和正常的過生活,打造安全、溫馨與支持性居家環境,活出意義和尊嚴才是失智友善空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