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老後生活 為明日的自己設計

翻轉老後生活  為明日的自己設計
2018/04/12
作者/專欄

「過去很多人談Maker(自造者),為什麼不讓高齡者Make(製造)自己第二人生需要的產品跟服務?」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執行長楊振甫認為,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但一談到高齡設計,都很老派、傳統,他希望能引入國外經驗,翻轉對高齡社會的刻板印象。

由5% Design Action主辦、邀請國內外講者參與的「為明日的社會,設計吧!」國際社會設計論壇,強調從設計著手,為尚未解決的社會現象尋求創新解答。其中,便邀請來自荷蘭、香港跟日本的講者分享用社會設計翻轉老後生活的案例。

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陸遠,長年致力於從智慧科技角度思索高齡議題、貼近高齡者需求,像是用音樂鼓勵高齡者在智慧坐墊上搖晃,達到一定運動量便透過數位相框傳送孫子最新的照片等,結合高齡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與傢俱配備,給予健康行為良好的回饋。近年她也參與歐盟展望2020計劃,該計劃透過穿戴式裝置、環境感應器等方式掌控高齡人口健康狀況,降低失能跟疾病的風險,也減輕公共醫療系統承受的壓力。

來自香港的社會設計師李欣琪,去年成立社會設計機構啟民創社(Enable Foundation),在政府補助下展開跨代共創的「社創設計室」。他們跨出第一步「死物習作」(Fine Dying),便是從生死殯葬議題切入,媒合200位設計領域學生跟100位熟齡族,一同探討死亡儀式可以如何重新設計。其中最吸睛的便是可攜帶至花園的新型撒骨灰器「信別」,希望讓人可以感受到死亡也能夠自主選擇的尊重。

本身也邁入熟齡的國本桂史,則是享譽國際的日本設計大師,長年投身工業產品設計,近年則著重在醫療領域,他出名之處在於重視使用者習慣與文化喜好。曾與他同台的楊振甫說,國本桂史曾設計吃拉麵專用的叉子,讓手部肌肉萎縮而無力的高齡者,也能優雅地出門與人一起吃飯,用設計解決高齡者的飲食社交困境。


活動資訊

Social Design for Future「為明日的社會,設計吧!」國際社會設計論壇

時間:2018年4月21日(六)、22日(日) 09:00 - 18:00

地點: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2樓多功能展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