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疫情反覆惡化,2021年底再傳出Omicron變種病毒,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3億,死亡人數逾547萬。台灣在2021年5月中旬因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自7月27日起降至二級警戒,雖然疫情趨緩,但確診人數累計約1.7萬,影響台灣社會各個不同產業。COVID-19疫情,全球都上了一堂課,《ĀnkěCare 創新照顧》邀請多位產業跨域專家分享疫情後的學習與經驗,分析未來產業趨勢,歸納4大重點:
重點一:檢討鬆綁法規 創新的非接觸照顧模式
COVID-19疫情對長照服務對象是一大威脅,面對疫變,長照服務與照顧產業樣態逐漸出現變化,像是社區據點與日照中心三級警戒期間被迫暫停服務,社區式長照業者發展出居家上課包、線上活動、直播影片及線上日照等創新服務,與疫共存。
防堵疫情除提高長照機構工作人員與被照顧者的疫苗覆蓋率外,長照政策專家賴添福認為,經過疫情衝擊後,在防疫整備計畫上應重新檢討,就醫措施、居家醫療和居家護理整合計畫等各項法規應配合鬆綁,尤以非接觸照顧模式為首重,並加強智慧照顧系統。
長照政策專家建議重新檢討防疫整備計畫,並鬆綁相關法規。(圖片來源/pixabay)
業成集團資深處長蔡明宏認為,透過稅務獎勵或補助誘因,提高長照機構導入照顧科技意願。「政府應積極協助業者降低成本與建立評鑑標準。」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也表示,疫情會加速遠距醫護,在後疫時期,採取實體跟線上醫療並進。「大家要慢慢熟悉遠距照護模式會遇到的問題,相關法規跟制度的鬆綁值得研議。」
重點二:發展多元經營模式 社區醫養合作串聯
社區整體照顧撐住了守護在地老化的安全網,疫情凸顯了在地的長照服務重要性。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強調,社區醫養合作串連,疫情下才能守護在地照顧需求。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創會理事長黃文政提到,疫情後更確定社區據點扮演預防照顧延緩失能的角色,朝接軌長照服務,開發互助照顧的銀髮人力,鼓勵初老加入照顧行列。
疫情衝擊長照服務,尤其是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減少既有服務量能,新增服務非常態,收入減少、管理成本增加,經營的挑戰依舊存在,將是下一波衝擊。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大膽預言,2022年將會是居服業者的起與落的挑戰一年,勢必得尋找伙伴策略結盟,提供整合服務。
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也說,未來營運成本勢必會增加,社區式照顧業者應朝多元服務之投入方向發展,如能兼具發展居家或機構式服務,就能適當調整人力與彈性運用。
重點三:檢討長照制度 發展長照品質管理
面對變化多端的局勢,以及民眾日益多元的需求,長照如何提升品質?制度如何更加健全?疫情衝擊過後,不少學者專家提出建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蔡晏潭認為,照顧產業逐漸進入規模經濟與微整合時代,長照業者要在支出成本及收費2大面向找出營運的新利基。而陽明交通大學跨專業長照碩士學程主任李玉春強調,2022年長照服務將進入檢討期,政府應加強長期照顧品質的監督管理,逐步檢討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
專家建議業者找出營運的新利基,並期待政加強長期照顧品質的監督管理。(圖片來源/pixabay)
長照產業研究專家黃毓瑩則指出,日本已開始推動長照服務品質評價及「科學長照」作法,台灣可以參考日本經驗,善用資料庫的資料,發展長照相關的品質管理措施。「不管有沒有疫情,翻轉國人對照顧的觀念,讓長輩有自立支援的能力。」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指出,持續提升長照服務涵蓋率,鼓勵社會參與推廣自立支援精神,研議長照單位預防延緩有成之獎勵制度,是台灣照顧新主張。
重點四:善用AI和數位化資料檢討長照制度 加速智慧遠距照顧
經歷疫情後,許多科技業者趁勢大力推動照顧科技應用,透過AI 結合大數據,串接系統平台,推出創新的健康預防與醫療照護模式,不僅解決人力不足,提升照顧品質,也降低接觸風險。受訪的英華達科技副總經理曾慶安看到此波疫情下的遠距科技大爆發,從遠距健康管理、遠距醫療、遠距照護3大概念,剛好對照大健康產業的上中下游服務鏈, 包括健康管理預防、醫事治療、照顧服務,推波助瀾大健康產業。
研究全球智慧照顧產業發展的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也以時下熱議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說明,數位分身連結現實與虛擬,讓行為被實時記錄和分析預測,這個概念已經應用在照顧領域。
未來透過物聯網、雲端運算、SaaS等技術與服務,實時搜集資料,進行有價值的分析與呈現,並應用人工智慧,達到預測照護風險、提升照護品質等效益。
《2022 後疫時代的照顧新局-跨域專家的主張》數位專題馬上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