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住宅怎麼做?學者提5需求面向8設計原則

高齡住宅怎麼做?學者提5需求面向8設計原則
2018/04/26
作者/專欄

因應高齡社會來臨,遠東集團徐元智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元智大學合作發表「高齡政策白皮書」。白皮書召集人之一、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指出,不能單純只從增加照護人力來思考高齡社會,智慧科技也是未來重要趨勢。

參與撰寫白皮書的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陳俊杉指出,「在地老化」是近年趨勢,但要如何讓高齡者在家住到最後一天,必須重視家中空間是否適宜居住。陳俊杉與他所參與的台大智活中心近年關注高齡友善居住環境如何具體落實、檢核,他們歸納高齡者與照顧者需求後,提出生理機能強化、心理狀態強化、健康管理、照護者輔助與緊急意外預防等五面向,再從智慧科技跟居住空間提出解方。

陳俊杉以高齡者最擔心的「跌倒」問題為例,他建議應關注家中活動動線有無15公分內的高低差或雜物,像是門檻、電線或是鞋子,或在家中易潮濕的廚房、浴室規劃防滑設施。除了關注既有空間,陳俊杉也指出可應用智慧感應地板,感知高齡者的平衡與走動狀況。

智能居家
智能居家能協助高齡者生活更便利、安全以及有尊嚴

除了需求跟解方,陳俊杉也提出8大設計原則、62項檢核項目,供室內設計、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參考,8大設計原則包括動線、自主、尊重、安心、提示、互動、掌握與彈性。像是現在很熱門的智慧環境監測,陳俊杉認為應重視低調掌握,尊重高齡受測者的隱私權,設計上更以低調融入居住空間為主,讓高齡者不會有被監控的不適感,像是床墊內設置睡眠感測裝置、在地磚鋪設體重、體脂計等等。陳俊杉也指出,高齡智慧科技未來的應用趨勢,應該是互動直覺、可跨空間,並強調防範未然。

台灣現在不少熟齡族居住在超過三、四十年屋齡的房屋,除了安全問題,空間重新設計也是一個嶄新議題。陳俊杉指出,不少建築師近年也正在思考,隨著年齡漸增,家裏也應該保留「彈性空間」的可能性,不管是未來考慮到看護人力、或是夫妻分房睡等需求,若是空間不足,再尋求科技協助。「過去建築師煩惱房子蓋了不知道給誰住,但現在高齡社會來了,大家都很清楚,是要給高齡者住。」陳俊杉笑說,針對高齡者需求的房屋設計,正是時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