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國科會開了一個高齡科技產業策略會議,一時之間「高齡科技」一詞頻繁出現在媒體標題。幾個吸引我注意的標題包括「布局高齡科技-吳政忠:回應社會需求打造新護國神山」、「高齡科技產業-童子賢:網路、手機、AIoT都準備好了」、「鄭文燦:高齡科技產值2025估破3千億」⋯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創立超過20年,「高齡科技」忽然被提升到和「護國神山」同等級的產業,還真的頗興奮。但是也不免有些小小憂心,大家對這些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共識:高齡科技到底是什麼?高齡科技等於智慧科技?高齡科技產值真有3千億?諸多新聞中都沒有寫到國科會提出的「高齡科技」英文名稱是什麼。國際上許多學者嘗試定義一個新名詞,來描述這個「老化(aging)」 和「科技(technology)」交集的新領域,其中逐漸被接受的新詞是「gerontechnology」。
Geron在希臘文中是老人的意思,gerontechnology這個詞結合了geron和technology 2個字,頗能望文生義。我20幾年前開始接觸這個領域,想把gerontechnology翻譯成中文,然而仿照老人學(gerontology)、 老人醫學(geriatrics)直接翻譯成「老人科技」,似乎不足以完整詮釋。
日本在為長者進行科技輔具設計的領域,名稱上常包含「福祉(welfare)」, 如福祉器材、福祉車輛等,也有福祉科技(welfare echnology)一詞,因此當年我也加上「福祉」2個字,成為「老人福祉科技」,期望和老人學、老人醫學並列,成為高齡社會重要學術領域。
近幾年來在香港、 新加坡常聽到「樂齡科技」,國科會也正式定調,把這個領域叫作「高齡科技」,不過英文名稱應該都是「gerontechnology」。Gerontechnology 這個詞最早在荷蘭召開的1991年第1屆高齡科技國際研討會(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Gerontechnology)提出,建立高齡科技的研究架構成為正式學術領域;隨後國際高齡科技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Gerontechnology, ISG)也於1997年在荷蘭正式成立,對高齡科技做了正式定義:
“Design technolog y and environment for independent living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persons in good health, comfort and safety.”
「設計科技與環境,使長者能夠健康、舒適、安全地獨立生活並參與社會」從這個定義來看,高齡科技更著重於「設計」而非「科技」,設計目的是長者獨立生活與社會參與,和「醫療器材」、「輔助科技」的應用對象和目的並不相同。
高齡科技更著重於「設計」而非「科技」,設計目的是長者獨立生活與社會參與,和「醫療器材」、「輔助科技」的應用對象和目的並不相同。(圖片來源/Freepik)
我自己擔任ISG官方國際學刊Gerontechnology 的總編輯6年多,學刊一向以長者需求而非科技領域來定義高齡科技的範疇,包括健康、住家、行動力、通訊、休閒和工作,幾乎面對了長者整體的生活面向所需的科技輔助。
所以直接將高齡科技等同於數位科技、智慧科技,似乎有些窄化了高齡科技的範疇。智慧科技確實是很重要的應用,我在前一篇專欄文章(編按:創新照顧雜誌第23期)便提到,智慧科技在長者照顧應用上最重要的價值是「精準」,將照顧資源提供在最適當、最需要的地方,更有效率地支持長者照顧。
然而智慧科技應用只是高齡科技一部份,以提升長者行動力的科技輔助設計為例,從個人的角度也許是拐杖、助行器、輪椅等科技輔具的設計,從社會的角度則可能是運輸系統的規劃,而設計上要如何能讓長者便利使用,仍能保有在社區、城市自在移動的行動力,有更多人因工程、通用設計的思考,不全然只是智慧科技應用。
行政院提出「高齡科技產值破3千億」,不知道是如何估算的,高齡科技產業的定義也有些模糊,我自己覺得,產值遠遠不止3千億。
科技只是工具,設計才是高齡科技的重點。不管您來自哪一個產業、專長在哪些科技、產品或服務,您未來的顧客、使用者很大比例應該都是長者。如果能從設計的角度,思考如何應用科技提供長者健康、住家、行動力、通訊、休閒和工作整體的生活面向的輔助,您就是高齡科技產業的一員。
"不管您來自哪個產業,若能思考如何應用科技輔助長者,您就是高齡科技產業的一員。"
歡迎加入「高齡科技產業」!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