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升數位健康新模式 從智慧照護到元宇宙
面對數位革命新浪潮,數位健康領域未來將如何發展?社團法人亞洲華人醫務管理交流學會與聯新國際醫院29日舉辦研討會,華管會理事長張煥禎邀請產官學分享數位健康的前瞻性觀點,包含健保署「家醫大平台計畫」、數位產業署「智慧照護數位帳戶機制」,及數位孿生運用於健康照護的可能性。(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專訪數位產業署副署長胡貝蒂:推動照顧服務數位升級 打造數位資源獲取平台
台新銀挺長照 薪轉專案適用門檻降至10人以上長照機構
經濟日報報導,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依國發會推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20.1%,至2050年將成長為36.6%,達到最高峰。因應人口老化,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其中運用廣泛的就是長照2.0措施。台新銀行響應政策,積極支持醫護人員,宣布放寬「長照薪轉服務專案」適用範圍,將適用門檻降至10人以上長照機構(原為30人以上),讓更多小型日照、居家護理中心也有機會享有專屬薪轉、金流服務,並提供長照機構照護人員如提款、轉帳手續費減免、換匯讓分等豐富金融優惠及銀行服務。
擴大居家醫療方案 薛瑞元:管制藥品、抗生素可帶回家使用
中國時報報導:在家善終是許多台灣人的期盼,但據健保署統計,絕大多數病人的最後人生都是在醫院度過,住院安寧、安寧共照比例合計達8成,僅2成病人在家、機構死亡。面對少子化趨勢,衛福部規劃逐步將重心轉移至居家,9月將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希望推動「Hospital at home」,讓原本需要在醫院使用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到家中使用。健保署已在密切與食藥署合作,研議提高管制藥品的可近性,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試辦。
延伸閱讀:【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專欄】社區裡的安寧療護 實現善終美意
率全國之先! 原住民族日 屏東成立原民長照服務研發中心
自由時報報導,屏東縣政府於長照政策始終走在全台領先地位,繼今年3月1日長照處正式成立後,今天8月1日「原住民族日」更率全國之先在新來義部落新設立「屏東縣原住民族長照服務研發中心」,屏東縣長周春米強調,未來將以實際深入的田野調查,深入了解貼近部落居民的需求,提供最精準的服務,甚至能提供建議,為全國長照服務提供更完善的政策。
延伸閱讀:屏東縣首任長照處長陳桂敏:創新長照與提升品質 讓長者在地安老
提升醫療量能 南港將設600床長照機構
聯合報報導,台北市軍人公墓以南、研究院路三段以北在中華科大附近的「細南3」土地,北市都委會將其使用分區改為「衛福及機關用地」,將引進私人投資設立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預計增加急性一般病床及特殊病床各49床等,同時經營3家住宿式、約600床長照機構。衛生局表示,因北市東區尚有醫療擴充空間,這次民間投資設立醫療及長照機構,預計最晚2025年底需取得建照。
延伸閱讀:照顧跨界|跨醫養-醫療照顧串聯銜接 整合服務滿足需求
豐富專案地上權設定案今簽約 亞洲大學重砸75億打造全齡照護產業園區
工商時報報導,總投資額高達75億元的亞洲大學「台中市豐原區豐富專案」地上權設定案,今(2)日完成簽約!亞洲大學董事長蔡長海表示,將規劃興建醫院、長照機構、公托中心等全齡照護園區,預期可創造2,000個工作機會,帶動豐原、潭子等山城區域發展,力拚2028年下半年營運。
延伸閱讀:【李劭懷專欄】超高齡社會解方 啟愛會打造社區醫養照顧園區
毛孩照護升級 高市首家結合長照的動物醫院誕生
聯合報報導,少子化年代,毛孩成了家庭新寵,醫療照護問題也替寵物相關產業開出市場新藍海,高雄市有動物醫院率先開設動物醫學長照中心,高市農業局樂見其成,指市府也正研擬「輔導寵物長期照護機構設置及獎勵要點」,鼓勵動物醫院及特定寵物業者加入寵物長照產業。
長照機構遇災如何搶救? 中市72家代表齊聚演練
中國時報報導,長照機構萬一發生緊急災害,如何搶救行動不便住民?台灣自2011年起9年間在醫院及護理之家等相關機構共發生69件火災,起火原因61%為電器因素。台中市衛生局為強化災害應變能力,今天邀請專家演講,並在陽光護理之家示範演練,全市72家住宿式長照機構人員均派員到場觀摩。
機構住民半年就醫少於14次 衛福部:獎勵續辦
中國時報報導,根據健保署統計,機構住民平均每人每年就醫33次,為減少不必要就醫,衛福部疫情期間推動「減少機構住民就醫方案」,只要半年減為14次,就給機構4萬8000元獎勵金,現疫情結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方案會持續推動。但醫師認為,中央每次都推出零星、點狀的獎勵根本沒用,重點仍在於能否提供機構醫療後援。
延伸閱讀:安老新趨勢-打破框架開創新局 醫養整合落實全人照顧
孕育智慧護理人才 元智大學護理學系獲准成立
經濟日報報導,元智大學申設護理系,已獲教育部核准設立,自113學年度起,首年將招收45名學生,培養學生雲端技術和護理專業能力,介接未來的護理智慧照護,期許透過孕育智慧護理人才,及科技輔助醫療照護的投入,營造更優質的護理職場環境,為當今所面臨的護理人才荒,提供因應之道,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