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專欄】整合多科別及長照服務 居家醫療前進老公寓

【醫養專欄】整合多科別及長照服務 居家醫療前進老公寓
2024/02/21

文/劉燦宏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張詩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即將踏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這群長輩的醫療照護需求如多重用藥、失能、多重共病等,挑戰著社區中各醫療院所,尤其疫情後醫療人力明顯吃緊,更需要對策來安排長輩的醫療與照顧問題,而居家醫療是一個解方。

北醫附醫2017年起,為所在的信義區與大安區提供居家醫療的服務。台北為都會區,但仍有許多無電梯的老舊公寓,許多老人受限於樓梯,無法外出就醫,因此成了醫療難民。

台北老公寓占4成   面臨就醫困難

我們統計,2022年信義區老年人口4.5萬 人, 以失能率13.3%,其中長照等級為7至8級重度失能者,約占失能人口的30%來推估,約有1800面臨外出困難;若再以台北市老舊公寓占總建物4成以上來計算,信義區中的病人,約有700人需要居家醫療服務。

目前本院居家醫療的個案約443人, 信義區佔323人(73%),大安區 約120人(23%)。我們推測,信義區的公寓住民仍有約400人有居家醫療的迫切需求,而整體信義區約還有1000多人有相關需求。因此,即使是作為區域醫院的我們,仍無法滿足需求,需要社區診所的醫師一同加入照顧社區居民的行列,但目前受限於健保給付誘因不足,願意投入者寡。

因為看見社區需求,也深刻了解居家醫療是必須推動的服務,目前北醫策略性的鼓勵全院醫師參與居家醫療,投入醫師以神經內科、整合醫學科、家醫科醫師為主;並依據個案問題,邀請心臟內科、皮膚科、泌尿科與精神科等專科醫師出診滿足個案需求;除了醫師往診外,出診醫師也會搭配本院的居家護理師一同前往,由護理師評估、整合長照服務共同解決個案問題,並與本院所成立的長照A單位社區整合服務中心合作,有效整合個案醫療與長照問題。目前,本院的A單位管案量為台北市前幾名。

長輩的醫療照護需求如多重用藥、失能、多重共病等,居家醫療團隊有效整合個案醫療與長照問題。(圖片來源/freepik)長輩的醫療照護需求如多重用藥、失能、多重共病等,居家醫療團隊有效整合個案醫療與長照問題。(圖片來源/freepik)

住院率急診率下降 提高生活品質

透過居家醫療的訪視,個案的藥物整合達7成以上、住院率由110年 9.49%下降至111年6.68%、急診率由108年14.1%下降至111年10.4%。在照護成效方面,111年尿管移除率高達49.2%、照顧者壓力性負荷下降76.7%、壓傷癒合率達56.2%、壓傷發生率0.52%。這些數據反映出,居家醫療解決了病人的醫療問題,病家整體的生活品質也有所提高。

我們曾經協助同時有失智症、心血管疾病、腦中風、乾燥症、骨質疏鬆症、失眠等多重問題的86歲徐女士,其因為外出就醫不便,由女兒協助到各個門診就醫。然而,由於缺乏整體評估與照護指導,導致疾病不斷惡化,最後由居家醫療團隊整合用藥、指導日常照護技能、連結長照復能後,用藥從15種簡化為6種,不只改善嗜睡及日夜顛倒情形,提升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原本因吸入性肺炎而放置的鼻胃管,也因改善吞嚥功能而順利移除。徐女士自尊心明顯提升,女兒的照護壓力也減輕。

從北醫的經驗來看,我們建議應為居家醫療的個案分級,針對不同的級別給予不同的給付,這是未來健保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醫院的居家醫療與附設的居家護理可協助複雜的多重共病、剛出院亞急性個案、在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的個案;而社區的基層醫師則可協助照顧能力較好、已整合用藥的穩定失能個案;部分的亞急性或居家個案也可輔搭遠距醫療、遠距諮詢合作。

面對未來不斷攀升的照顧需求,在政府層面需要規劃穩定的長照保險制度作為財源,並增加居家醫療及遠距醫療給付誘因,鼓勵愈來愈多的醫護人員投入居家醫療。同時,也需具備充足的照顧人力,鼓勵年輕人投入產業、中高齡再就業;並需要發展照顧輔具,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此外,也需要大型企業投入長照事業,企業化經營長照產業、導入智慧科技,整體帶動長照產業的進步,方得以增加投入誘因,讓更多長輩可以得到適切的照顧。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張詩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張詩鑫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