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庠專欄】想怎樣就怎樣? 自主管理跟你想的不一樣

【張宏庠專欄】想怎樣就怎樣? 自主管理跟你想的不一樣
2024/03/25

扁平化組織當中,賦能授權的自主管理文化是很多長照工作者嚮往的,因為員工有尊重與平等意識、較高的自主性與資訊透明度。這樣的環境有助於組織多元共融、激發創意、具包容性,員工滿意度高,但往往也容易被曲解,在組織中造成個人自我意識高、不易形成共識推動變革,甚至影響整體的進步與發展。成熟的自主管理,可降低管理成本為企業創造價值。若成熟度不夠,缺乏良好的領導與指導,加上過度尊重差異,就容易流於以個人自我價值觀念為重,造成事務難以推展。

企業存在是為了整體員工的幸福

談自主管理前必須先搞懂企業經營的底層邏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企業存在的目的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這句話的背後隱含了幾個重要的原理。

首先,是「生存」。企業若無法在變化與競爭的環境中生存,就無法讓員工安心的生活,更別說是物質與精神的幸福了。

第二,是「組織願景」。企業為何而活?共同的使命、願景為何?企業存在若能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將為整體組織賦予高尚的靈魂與生命,是這一群人為之奮鬥的理想與目標。

第三,是「全體員工」的幸福。這是一個「大我」或「團體」的概念,公司發展好,所有員工的待遇也會水漲船高。

「團體組織」的形成源自遠古人類,為生存抵禦環境變化或外來侵略,逐漸聚集成部落,為了共同的發展相互合作,彼此保護、共享成果。同時為了避免部落中的「個體」為了自身生存或利益而影響群體的生存,逐漸形成「道德」、「規則」與「法律」來規範各自的行為。

綜上所述,自主管理推動的前提是為組織的「生存發展共同目標」,在整體運作的「機制」與「規則」下進行。這樣的自主管理,才能夠有助於企業發展與整體員工利益!反之,將因小我損害大我!

建立機制   塑造奮鬥者收穫的環境

機制制度的建立有助於塑造企業文化與環境。有一種人願意「超越自我的邊界」負擔更多的責任,樂於分享,能正向影響他人讓別人更好,對共同的目標有堅持的毅力和決心。這類人稱之為「奮鬥者」,企業要建立機制給予大大的獎勵,提供最好的升遷或發展機會和實質回報。這樣的機制建立與落實至關重要,會在整體組織中形成「有為者亦若是」的潛移默化效果,激發更多人願意超越邊界改變自我,因應變化達成共同目標。

這樣正向的組織氛圍形成有助於自主管理的推動。可推動的管理機制如下:人才庫遴選、人才發展計畫(提供資源給予訓練及工作歷練)、績效與行為價值觀考核與績效獎金連結(奮鬥者應優於平均倍數以上)、公開分享最佳實務與獎勵、員工股權激勵等。以上措施有助於驅動員工自主管理意識。

照顧團隊運作7角色 實施自主管理

有了奮鬥者收穫的環境後,要進入實務與執行面。長照工作除了服務外,更有許多團隊合作與日常營運的行政工作,有些是在同一個辦公場域需要的「規則」。需要有一套清楚的分工,例如:同一辦公場域的照顧團隊除了自己照顧角色(督導、個管或照服員)以外,同時會扮演人力資源、品質管理、教育訓練、會計出納、總務採購、健康衛生、公共關係等7種不同角色,彼此分工維繫照顧體系與辦公室運作,並與管理中心透過資訊平台相互配合完成任務。這裡面相關流程與規範的建立甚至訓練,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進行內部溝通與磨合修正,越是成熟的團隊越能夠駕輕就熟運作順暢。

照顧團隊7種不同角色,彼此分工維繫照顧體系與辦公室運作,並與管理中心透過資訊平台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圖片來源/台灣居護)照顧團隊7種不同角色,彼此分工維繫照顧體系與辦公室運作,並與管理中心透過資訊平台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圖片來源/台灣居護)

自主管理的理念是依照共同決定的規則做事和分工,但有規則必有例外,這些例外仍然需要靠經驗和團隊溝通合作來處理,團隊成員需要積極的溝通與樂於主動協助。因此,開放、包容、互助的組織氛圍仍然是自主管理很重要的基礎。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0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