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般住家想要裝修、改造時,通常都會找室內設計師協助進行規劃,但是在日本,家有高齡者想要調整居住環境時,通常會找通過考試鑑定、符合資格認證的「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來進行老後住宅的規劃。
室內設計師林子鏗是台灣首位通過日本「福祉住環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的二級檢定考試(コーディネーター就是coordinator,意思是統籌者)的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他在多年前為了照顧父親開始著手研究高齡住宅規劃,同時架設「銀髮安心好住宅」協助高齡者打造安全的居家空間。
「許多高齡者會覺得在家很安全,如果跌一跤,他不會認為是房子有障礙,而是自己不小心。」林子鏗說,這些年他經手協助諮詢的個案,幾乎都是因為老了、病了、行動障礙,甚至讓家人照顧不便,才想要調整居住空間。「想要在宅安老,應該要先有保護自己的概念,認知什麼會造成居家障礙,」林子鏗指出,在第一次受傷後,一定要預防二次傷害,才能降低再次受傷就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的機率。
究竟什麼是老化障礙?林子鏗指出,人的五感老化是逐漸發生的,從聽覺、味覺、視覺、吞嚥等各種症狀開始,包括不自覺地肌力退化,下肢活動力減弱,很可能在家爬樓梯、起床下床時,才會漸漸有明顯感覺。
「居家無障礙評估,不是只有物理性調整硬體空間,應該以居住者的身體為主,一併考量心理層面需求,再進行規劃,」林子鏗指出,他會先請居住者提供個人健康狀態資訊,尤其需要知道是否有慢性病,才能針對特殊需求進行調整。
例如,年長女性經常罹患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四肢肌力可能快速退化,改造浴室時,就不宜用較重的玻璃門,應該改用可以輕鬆推開的拉門 ; 糖尿病患者後期或是洗腎患者末梢神經遲鈍,腳如果踢到東西受傷會沒有感覺,這時候再改造時,就會建議家中的門檻都改成軟式的。而有視網膜病變、視力受損的長者,家中燈光亮度至少需要比一般高2.5至3倍,但要防範瞬間的炫光,畏光,挑選燈泡時要留意色溫,避免太高會刺眼。
「日本的社福居家改裝輔助,不是只有幫忙裝扶手,而是會請有專業的人先做整體評估,再進行施作。相較之下,台灣的高齡居家改造在觀念上還需要大力推廣,」林子鏗近年來四處接受社福機構邀約,積極分享居家改造應該是身心整合全面規劃的觀念。
林子鏗強調,「預防真的很重要」,他建議有經濟能力的人,應在60歲左右快退休時,就要思考居家環境的調整,或是當家中長者有出現輕微失智、失能症狀時,就要趕快改裝,避免二次傷害。
人防止健康惡化都會定期體健,房子也是如此,定期檢視居家狀態,讓居住空間變得更安全一點,降低受傷風險,才能夠在健全友善的家中,安心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