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在地整合照護服務需要專業介入,屏東的專業師團隊如何在地深耕經營?「健望村職能治療所」與「行動居家物理治療所」於在宅醫療學會年會分享他們打破文化隔閡、串聯政府資源提供服務的經驗。
白浪專業師團隊 打破隔閡深入原鄉
健望村職能治療所村長黃聖祐分享健康村團隊在屏東9個原鄉提供職能服務的經驗,讓專業醫事人員到偏鄉提供居家與社區健康促進服務。黃聖祐本身為職能治療師,3年前離開醫院組成健望村團隊,陸續成立日照中心、樂智據點與巷弄長照站。
健望村職能治療所村長黃聖祐分享在原鄉的服務經驗。(圖/黃聖祐)
如何讓原鄉長輩願意與年輕的白浪(漢人)團隊接觸?黃聖祐說明,團隊共有9名治療師,他們每天早上開車載著教具,沿著公路到文健站,透過評估、了解個案需求,以及設計活動介入,與長輩建立關係。
逐漸進到個案家中後,再導入衛生所與長照資源,團隊也成立輔具小站「春日輔具據點」,協助輔具媒合、諮詢、展示與維修。黃聖祐指出,為了減少物理治療師與長輩的隔閡,服務過程他們盡量留下相關的紀錄,讓文健站的長輩可以回顧自己的狀況,也建立與文健站的信任關係。
黃聖祐將他們的服務模式稱作「Cemusu茲姆蘇」(串),整合專業資源,將社區、居家和照顧者串在一起,「每個人都像一顆琉璃珠,都有其獨特性,我們把自己歸零,不用治療師的身份去跟長輩互動,而是聆聽長輩的需求,尊重他們的文化。」
健望村職能治療所深入原鄉,期許自己看見每位長輩的獨特性。(圖/戴淨妍)
行動生活復能車服務經驗
物理治療師也同樣深入在地服務。屏東縣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行動居家物理治療所執行長竇文宏分享承接行動生活復能車服務的經驗。原本在醫院服務的竇文宏,2023年2月起承接復能車試辦計畫,並在同年11月成立物理治療所。
目前此項計畫共有5台復能車,約30位治療師參與,跑遍屏東縣的32個鄉鎮做巡迴,並已服務1910場次、7881人、22695人次,服務無法或困難前往醫療院所復健的個案。
行動居家物理治療所執行長竇文宏分享承接行動生活復能車服務的經驗。(圖/竇文宏)
竇文宏說明,現場執行會先由護理師量測血壓、血氧,接下來有醫師問診,再由物理治療師做身體功能評估,並執行徒手保健、居家運動指導等,也會做成果統計與前後測,平均一位民眾在一個月可以得到3到5次的服務,團隊遇到的個案需求以退化與痠痛為主,團隊因此會運用低週波治療器、超音波、按摩槍等儀器協助長輩舒緩疼痛、放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