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照護的新時代 | 以科技守護長輩減輕照顧壓力

失智照護的新時代 | 以科技守護長輩減輕照顧壓力
2019/08/27
作者/專欄

台灣的失智症人口中,根據推估41%無失能、15%輕度失能,這意味著,許多失智者可以「趴趴走」,這也增加了照顧的困難度。提起科技應用,笑稱自己「滿腹血淚史」的健順養護中心督導施孟儀認為,BPSD(精神行為症狀)造成的遊走是最大的照護負荷,定位系統必然是第一優先。

「即使我有1:6的照護人力,有個一天到晚想出去,其他五個長輩怎麼辦?」台北市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主任、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李梅英直說,這便是採購定位設備最直接的誘因。

誠馨日照中心行政主任莊啟聖也認為,在空間有限的日照中心內,遊走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問題,但若是步態本身較不穩的長輩,加上情緒起伏,容易軟腳、甚至跌倒,這就是照護人員最不樂見的情況。

還給長輩自由

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主任許慧麗憶及2011年在園區內興建獨棟建築「忘憂樓」作為失智專區,「靠獨棟、門禁管制,不讓他們四處遊走。但近期去歐洲、日本參訪,我們思考『為什麼要把失智長輩關起來?』」除了減輕照護壓力,失智者人權議題也備受矚目,科技還能還給他們「行動自由」。

在自由與保護之間拿捏分寸不易,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參加衛福部「智慧科技應用於失智症生活照護與非藥物治療創新服務」計畫,導入電子圍籬作解方。

電子圍籬可設定警戒線,若有失智長輩通過便可通報工作人員。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因此分別在起居室門口、大門出入口內外各設置一條警戒線,搭配人臉辨識,將工作人員設定為無需通報的「白臉」,長輩則是需注意的「黑臉」,協助系統分辨。衛福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也以平安符包裝定位感應器,提高配戴意願。此外,也有不少失智機構導入智慧生理量測設備,減輕照顧負擔。

失智照護科技 - 安可創新長照

讓長輩動起來

此外,為刺激長輩的認知訓練,也有不少科技協助,如VR、體感互動等軟體。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即引入互動遊戲,透過電視介面,融入顏色辨識、數字加減等特殊設計,由工作人員帶著長輩一起操作。不過,許慧麗也坦言,有些長輩覺得新鮮、很亢奮,但也有長輩就是沒興趣,不能期待所有的輔療方式都能一體適用。

曾承辦全台第一間失智日照中心的健順體系經驗也相當豐富,李梅英回憶早期曾配合過研究案以投影機投射紙鈔飄落、打蟑螂等遊戲,可讓長輩活用上肢或下肢運動,提高復健意願。

未來展望

除了即時通知,李梅英認為下一步應該要找到遊走背後的原因,也許可分析多次遊走路徑紀錄跟頻率,找出遊走背後的原因。

莊啟聖也曾評估過市面上的「跌倒偵測」產品,以攝影機搭配外掛偵測模組,以AI影像分析偵測跌倒後數秒內通知,後因日照中心空間小,並未選擇。他建議定位科技應衡量環境的網路設備、設備精準度與電池續航力等要素,還有長輩配戴的意願。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也指出,失智症穿戴裝置應考量隱藏、無感、不干擾住民跟不增加照護者工作量的前提下發展,他也坦言,現有科技性專案多重視驗證科技「可行性」,對機構端常常是「船過水無痕」。未來也要考慮財務、服務模式,提升家屬及機構的使用意願,重視失智症科技應用的長期與實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