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用手路菜、走讀遊程作教材,創造農村裡的跨世代學習模式

50歲後用手路菜、走讀遊程作教材,創造農村裡的跨世代學習模式
2024/10/08
作者/專欄

現代社會在快速變遷中,農村地區不僅是生活的好所在,更是知識傳承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轄區內的雲林崙背羅厝社區與南投埔里籃城社區,將食農教育結合社區綠色照顧計畫,把長者的生活智慧與經驗,融入現代教育,創造跨世代學習的新模式。

羅厝社區位於雲林縣崙背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落,該社區充分利用在地作物與傳統料理的優勢,結合社區長輩、食農教育,融入小學的校本特色課程,以108課綱為基礎,將社區轉化為孩子們的學習場域。綠照的長者以他們的「手路菜」作為教材,親自傳授孩子們如何從土地上取得食材,並將這些食材轉化為美味佳餚的技巧。這不僅讓學生們了解到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還能體會到食物背後的辛勤勞動。長者們在課堂上成為「老師」,分享他們的生活智慧,並與學童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成為代間互動的橋樑。

雲林崙背羅厝社區與南投埔里籃城社區,將食農教育結合社區綠色照顧計畫,以108課綱為基礎,將社區轉化為孩子們的學習場域。(圖片來源/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雲林崙背羅厝社區與南投埔里籃城社區,將食農教育結合社區綠色照顧計畫,以108課綱為基礎,將社區轉化為孩子們的學習場域。(圖片來源/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

另一方面,位於南投埔里的籃城社區則與厚熊咖啡館合作,透過綠照計畫將預防失智的地中海飲食融入社區的食農教育中。這一計畫特別強調使用在地食材,並由暨南大學學生設計出一系列的小課本與走讀遊程。長者們在課程中擔任「老師」,與社區成員及國小學童分享他們的農業知識與烹飪技巧。這種方式不僅促進了社區內的代間互動,也大大提升了長者們的社區參與感與自尊心。他們不再只是社區中的老者,而是擁有豐富知識與經驗的「導師」。

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在綠色照顧的框架下,這些農村社區開展了多元的綠療育課程與綠飲食推廣活動,這些課程不僅有助於提升社區長輩的營養健康,也推動環保與永續發展的理念,並且讓長輩變成老師,透過食農教育,讓長輩成為社區推動農業與文化保存的資源,實踐長者為師的理念。」

長者們在課程中擔任「老師」,與社區成員及國小學童分享他們的農業知識與烹飪技巧。(圖片來源/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長者們在課程中擔任「老師」,與社區成員及國小學童分享他們的農業知識與烹飪技巧。(圖片來源/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

雲林羅厝社區與南投籃城社區的綠色照顧計畫,成功地將長者豐富的生活經驗與智慧融入食農教育,為農村社區創造了一個跨世代學習與交流的平台。這種代間合作的模式不僅有助於保存傳統文化,也為農村社區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樣的社區實踐模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展現如何通過綠色照顧計畫,推動農村社區的永續發展與代間交流平台。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

電話:049-2231169

地址:南投市復興路350號

網站:https://nantou.ardswc.gov.tw/

專管團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電話:049-2910960*2629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