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照護新世紀:慢性病管理的國際發展重要趨勢

慢性病照護新世紀:慢性病管理的國際發展重要趨勢
2024/12/02

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政府喊出「健康台灣」的施政總目標。多重慢性病是高齡者常見的問題,也是建立長壽健康社會的關鍵挑戰。為了因應這一挑戰,政府和產業界不斷投入資源,推動綜合性健康管理與創新政策方案,目標提升高齡者的健康生活品質,延緩慢性病帶來的負擔,以免更加惡化落入重症或失能照顧。

慢性病照護新世紀,不只有醫療介入,而是延伸至生活型態改善,良好控制慢病,透過健康管理、生活服務與支持體系,守護長者健康。本期封面故事將探討銀髮族慢性病照護的創新政策和產業發展機會,從政策推動的照護策略切入,探索科技應用、營養食品、運動計畫與國際趨勢等不同產業面向,如何有效控制慢性病是照顧產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醫療科技進步,人口高齡化隨之而來的慢性病管理問題,成為全球控制醫療費用共通課題。雖然慢性病管理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議題,但世界各地的政府、健康照護服務提供者和付款人將因龐大且日漸成長的醫療支出,更需要積極重新審視傳統慢性病管理的服務提供與支付模式。

創新數位化慢病管理已納入保險給付

技術、流程和服務的數位化構成了健康照護環境的主要創新。慢性病盛行率的不斷上升,成為蒐集應用健康大數據的新興科技發展驅動力,包括資料收集的數位平台、病人主動參與和教育系統、特定治療預測模型、優化的病人病程預測模型。

目前已相當成熟的數位化慢性病管理方式,包括:

▪軟硬整合的遠距監測與照護:糖尿病、心臟病和氣喘等慢性疾病管理需持續監測、堅持用藥和改變生活方式。像Livongo、Omada Health、Propeller Health等公司,皆是以連網設備搭配資料分析與個人化生活管理指導,改變傳統依靠人力與實體服務的治療慢性病方式。而遠距照護模式在美國、德國皆已被保險納入給付。

▪行為介入與激勵策略:人口高齡化除了有心血管類、呼吸系統類等慢性疾病,還易有睡眠障礙、精神憂鬱、慢性疼痛等神經/精神類疾病,藥物治療副作用多,個體的歧異度高,因此治療的方法不易開發。

▪近年來數位療法(Digital erapy)興起,透過智慧化軟體進行認知行為治療與目標設定。數位療法目前在德、法、英、韓皆有國家健保進行給付(表)。

表、南韓獲上市許可的數位療法醫材

從數位化到數位轉型

WHO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全球衛生工作者預計將短缺1,000萬名。慢性病越來越普遍,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45億人)仍無法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

隨著AI人工智慧/ML機器學習、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聊天機器人和穿戴式技術的進步,健康照護生態系統的運作模式也必須隨之調整,包括:

▪透過數位平台賦予患者權力:病人必須也應該參與疾病管理的過程,數位工具不應只有監視和觀察,也應有病人的反向行為回饋資訊。

▪輔助強化健康照護提供者的洞察力:當患者的病情偏離目標範圍時,即時資料流可以進行早期介入,從而可能避免住院。例如,由歐盟創新藥物計畫(IMI)等推動的「健康結果觀察站(H2O)」計畫,透過利用真實世界資料為治療決策提供資訊,顯著增強了個人化治療、放大了患者的聲音並改善了健康照護結果。

▪配合經濟誘因:資料隱私、保險範圍和公平存取是推動數位化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日本政府正在促進數位醫療的擴展,像是修訂線上諮詢的健保報銷費率,使遠距醫療對病人和健康照護提供者都具有經濟吸引力。

(圖片來源/Pixabay)健康照護生態系統的運作模式也必須從數位化到數位轉型。(圖片來源/Pixabay)

財務永續是發展關鍵  設計激勵和給付機制

慢性病管理具有社會安定之意義,但因其需要多種專業協作、創新和以病人為中心,難以立竿見影看出成效。

若要長期維持財務的健康,必須落實基於價值與療效的照護模式,強調預防措施和具有成本效益的介入措施。

例如,南韓2024年2月4日公布的「第二期國民健康保險綜合計畫」,推動健保支付改革試辦計畫,透過對健康結果和醫療科技之成本效益的績效評估,引導良性循環,其中最重要是按各醫療機構績效比例給予彈性給付調整,而不是現行以治療量按比例給予固定給付。

如何設計出根據患者之管理效果的激勵與給付機制,將是各方利害關係人都必須持續關心的議題。

“科技介入與創新給付為全球慢性病管理趨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4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