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機構數位轉型浪潮來臨!錯過系統整合,恐被市場淘汰

住宿機構數位轉型浪潮來臨!錯過系統整合,恐被市場淘汰|住宿機構科技當家
2025/02/24
作者/專欄

住宿機構面臨人力短缺、管理負擔加重與營運成本飆升的三重壓力,科技應用被視為解決方案,但現實卻是,多數機構仍停留在傳統管理模式,科技導入的進度緩慢,關鍵原因之一便是系統整合的缺席。

翔安生醫科技執行長陳冠諭直指:「目前市場上只有不到2.5%的長照機構真正完成系統整合,距離跨越『死亡之谷』的16%採用率門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住宿機構的系統整合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關乎長照業者心態、產業結構與市場機制的多重限制。

數位轉型為何舉步維艱?

陳冠諭分析,長照機構的管理者大多來自醫療或行政領域,對資訊科技的理解有限,無法自行評估科技導入的效益,更傾向於維持既有運作模式,擔心新技術會帶來額外的管理負擔,而非提升效率。此外,系統整合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技術,如生理量測、電子圍籬、門禁管理等,通常來自不同供應商,系統間互不相容,導致數據分散,難以整合。

預算也是一大關卡。長照機構的營運成本高昂,收費卻受限。對於科技業來說,長照市場規模小、投資回報周期長,使得系統整合商難以獲利,也降低科技業者投入的意願。結果便是長照機構既無足夠資金,也缺乏合適的合作夥伴,科技應用自然陷入停滯。

市場尚未成熟 科技整合商角色被低估

對於長照產業來說,系統整合商應該扮演關鍵的橋梁角色,不僅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更需長期陪伴機構完成數位轉型。然而,目前市場上願意投入長照科技整合的廠商仍然不多。

此外,由於市場未形成標準化的技術框架,許多科技業者專注於開發單一產品,難以和其他系統相容,形成資訊孤島。讓長照機構即便有心導入科技,也難以找到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再加上科技人才短缺,機構缺乏內部資訊人員協助推動,都限制科技發展的可能性。

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數位轉型刻不容緩

陳冠諭分享,翔安早期主要服務對象為醫院,專注於急症和重症醫療,因此在資訊安全和整合服務方面具有較高的理解程度和能力。轉向投入長照機構系統整合服務是在2024年,原因包括長照市場的急迫性以及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評估此市場的切入點,並利用公司累積的AIoT量能,將系統整合視為基礎服務項目之一。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照顧科技化,包含推動住宿機構品質獎勵計畫等,住宿機構的科技應用勢必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陳冠諭以技術採用生命週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模型分析,一旦市場達到16%採用率,長照科技應用將正式從早期市場跨越到主流市場階段,屆時系統整合將成為機構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換言之,未來若無法跟上數位轉型的機構,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將為長照機構提供更高效的數據整合與決策輔助工具。例如,透過自動化數據分析、智慧化風險評估與即時健康報告,機構將能更準確地掌握住民狀況,提升服務品質。同時,智慧管理系統將能優化人力調度,降低營運成本,進一步提升長照機構的競爭優勢。

陳冠諭認為:「未來的長照機構將不只是被動地管理,而是透過科技主動提升服務效能,讓家屬更安心,員工負擔更輕。」

數位轉型浪潮來襲 誰能走在前端?

長照機構正處於數位轉型的臨界點,系統整合商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對機構而言,擁抱科技已非選擇題,而是關係到生存與競爭力的關鍵策略。對科技業者來說,長照市場雖然充滿挑戰,但也是一個尚未被完全開發的潛力市場。

隨著政府、產業與市場的共同推動,系統整合將不再是個別機構的選擇,而是產業發展的標準模式。這場數位轉型競賽已經開始,誰能率先掌握科技,誰就能在長照產業的未來佔據主導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