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住宿機構的科技應用不僅能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照護人員提供更精確的支援。其中,口腔照護一直是容易被忽略的環節,然而,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影響營養攝取、感染風險,甚至與長者常見的肺炎發生率密切相關。隨著AR、VR學習系統、口腔照護管理平台、生理數據檢測技術等數位工具的發展,住宿機構的口腔照護也逐步邁向智慧化。從潔牙訓練到口腔健康監測,甚至未來機器人輔助口腔清潔,科技也能讓口腔照護變得更全面、更有效。
文/邱耀章 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
人口老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台灣自不可能倖免於外,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失能人口自然而然的也隨著增加,延伸出來的問題也逐漸浮出台面而備受重視,從最基本的人力不足、訓練不足而延伸出照護品質、照護效率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反覆的re-cycle互相影響,更遑論我們照護必須是讓我們的對象群更健康,也因此更必須朝著預防保健的方向去發展,以達成縮短健康餘命與壽命之間落差的終極目標。
隨著年紀的增加,老化是自然,退化更是必然,最後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失能。而任何能夠增加、維持、改進或促進使用者的個人能力的項目、設備或產品系統則稱為輔具,科技輔具則泛指運用科技的方法或研發科技的裝置協助身心障礙者重建或替代他們的某些能力或身體機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而輔具的範圍幾乎涵蓋我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以及促進身、心、靈的健康等領域。
在口腔照護領域裡最重要的兩大主軸,包含了口腔清潔及口腔機能提升兩部分,它不但影響了我們的照護品質,更可能影響了照護對象的生命潛在威脅,例如長輩常見的肺炎,口腔因清潔不佳所延伸的細菌滋生,再因機能的退化,小小的嗆咳可能就會產生極嚴重的後果,因此照護人員能力的培訓,不管是養成教育或是在職教育,都需要更有效的工具或教具來協助照護人員突破心裡掛礙,更有效率的學得口腔清潔技巧甚至口腔機能提升的相關知能。
AR/VR訓練潔牙 數位檢測掌握口腔健康
目前高醫大口腔衛生學系有和廠商合作開發了潔牙的AR與VR ,在各領域的學習實證研究效果都還不錯,在初階的潔牙學習有相當大的助力。
另一個極重要的輔助系統是在職場工作執行時,機構內照顧個案每個人的口腔照護病歷,包括進來時及後續定期的口腔狀況評估紀錄及照護紀錄,更期待此系統能具備及時提出照護警訊與照護建議的能力,在此,狀況掌控的相關檢測儀器則是得力的幫手,如舌壓與咀嚼力的檢測,唾液分泌量的檢測,口腔內細菌量的檢測等相關生理訊號量測的技術與儀器則備顯重要,台灣目前此方面的發展受限於市場的大小、廠商研發經費的不足等條件,目前尚無法自立,更不用談如果機能的提升,則需要更多更精密的器材來搭配,效果才會理想。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進步到有機器人來幫忙照顧,有機器人來幫忙清潔口腔,但那可能還有蠻多東西要克服。科技輔具的發展目前是可以朝預防保健的方向來發展,如何讓人們能夠趨吉避凶,活得更健康,應該是我們可以期待的。以國人的國病牙周病而言,從疾病的病因細菌是否存在?累積在哪裡?牙齦是否有發炎?發炎程度如何?是否有囊袋的形成?深度又如何?如果一般民眾就能有簡單的儀器,就能知道自己口腔的狀況,對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口腔照護協會長期致力於提升國內口腔健康照護的水平,並積極與各界合作,促進口腔照護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台灣口腔照護協會在2024年與金屬中心在日照中心及長照機構等領域進行口腔照光版的收案體驗,六月份帶著這項設備前往尼泊爾寺院,透過口腔潔牙教育和口腔照光版的體驗,達到口腔清潔的掌控與疾病的預防,金屬中心開發的"口腔螢光顯影技術",以行動照光進行快速檢測,運用U V光束激發口腔內細菌產生自體螢光,並利用特定波長的光學過濾片來濾掉不必要的影像資訊,可輔助高齡長者掌握自身的口腔清潔程度。
台灣在口腔照護領域的科技輔具發展上尚有很大的空間,期待此時需要政府當領頭羊,結合民間科技產業力量,共同努力,共創全體國民口腔之福!
作者邱耀章為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邱牙醫診所負責人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