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凱專欄】開創長照新典範:「三升五顧」策略下的智慧照顧科技實踐

【黃冠凱專欄】開創長照新典範:「三升五顧」策略下的智慧照顧科技實踐
2025/04/11

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急速發展,長期照護的品質與效率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目前台灣面臨照顧模式面臨人力不足、服務落差與品質不一等挑戰,因此,如何導入智慧科技的「三升五顧」策略,不僅為住宿式長照機構注入新動能,更有機會翻轉整體台灣長期照護生態圈。

策略起點:「三升」導向的智慧進化

「三升」即為提升照顧品質、提升服務效率、提升工作滿意度。這三個方向構成了智慧照顧的核心目標,而智慧科技正是驅動這三個面向升級的關鍵引擎。

  1. 提升照顧品質:導入生理感測設備(如連網血壓計、穿戴式血氧監測器)可即時掌握機構住民健康狀況,搭配AI異常警示機制,有效預防跌倒、中風與慢性病惡化等情況發生。
  2. 提升服務效率:透過電子化照護紀錄與語音輸入系統,照服員可即時記錄服務過程,減少紙本填寫時間,並透過排班與巡房系統最佳化人力運用。
  3. 提升工作滿意度:減輕照顧人員行政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人性化互動與心理支持,進一步改善人員流動率高的困境。

智慧落地:「五顧」的科技場景

「五顧」則是對照顧服務的具體分層,包括:健康監測、生活照顧、安全防護、社交互動與心理關懷。以下針對各層面探討其智慧科技應用實例:

1. 健康監測

(1)智慧床墊:內建壓力與心率感測器,自動監測機構住民睡眠品質與翻身頻率,異常即時通知。

(2)遠距醫療系統:每日量測數據自動彙整並傳送至雲端,臨床照護團隊可以透過平台評估並給予用藥建議或介入指引。

 2. 生活照顧

(1)AI自動餵食系統:針對吞嚥障礙住民,調控食物形態與進食節奏,減少嗆咳風險。

(2)語音助理裝置:協助住民簡易控制燈光、電視、聯絡照護人員,提升自主。

3. 安全防護

(1)跌倒預警系統:透過環境感測器與影像辨識技術,在住民起身或行走姿態異常時即發出警示。

(2)出入監控門禁系統:防止失智長者走失,並記錄進出資料供後續分析。

4. 社交互動

(1)互動型陪伴機器人:提供日常問候、遊戲與懷舊影音播放,增加住民生活樂趣。

(2)數位家庭連線平台:住民可透過大螢幕與遠方親友視訊,有效紓解孤獨感。

5. 心理關懷

(1)情緒辨識系統:透過語音語調與臉部表情分析,主動偵測住民情緒波動,作為照護介入參考。

(2)數位音樂療癒牆:搭配個人偏好播放熟悉旋律,協助情緒穩定與認知激活。

可運用智慧科技讓照顧更有效率且精準。(圖片來源/freepik

整合平台:數據治理與AI決策的關鍵角色

科技設備與應用的成效,終究需要一個能夠整合資訊與引導決策的平台。「三升五顧」策略中,導入智慧照顧整合平台,扮演著核心中樞角色:

(1)跨設備整合:將不同廠牌、不同標準的裝置資料統一彙整。

(2)AI輔助判讀:透過機器學習模型分析健康變化趨勢,提出個人化預警與建議。

(3)視覺化儀表板:提供照護人員一目瞭然的即時資訊,提升決策反應速度。

實證案例:從國內走向國際的智慧照顧實踐

智慧照顧科技的導入不僅是理論推演,更在實際機構中發揮成效。以下整理多起國內外成功導入「三升五顧」概念或類似智慧科技應用的案例,展示這場照護革命如何在不同文化與制度中落地生根。

1.    國內實證案例

(1)屏東樂活照顧服務園區:整合式智慧監測平台

屏東縣政府所推動的「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透過整合智慧照護科技與人力資源,成功打造全方位長照服務示範基地。導入生理感測裝置、跌倒警示系統與智慧管理平台,讓照服員每天節省1.52小時的行政作業時間,照顧效率提升逾60%。更重要的是,透過大數據分析,園區可即時掌握住民健康異常狀況,實現預警式照護管理。(中央社,2025328

(2)嘉義國泰老人長照中心:AIoT平台提升安全與即時性

嘉義仁德醫療體系旗下的國泰老人長照中心與群邁通訊合作,導入Fusion智慧長照AIoT平台,包含跌倒偵測、紅外線監測與生理趨勢分析模組。該系統能於住民廁所逗留過久、起身不穩等情境下即時發出警報,大幅減少延遲通報風險。此外,系統每日彙整之健康報告亦提供醫師做為預防性介入依據,有效提升醫療與照護整合的準確性。(群邁通訊,2024

(3)禾悅住宿式長照機構:智齡系統與「溫度照護」

禾悅長照機構採用智齡科技(Jubo)開發的智慧照顧管理平台,整合住民健康數據、照護紀錄與警示系統,減少人工文書操作,並強化住民照護追蹤。透過數位化輔助,人員能將更多時間投注在與長者的互動關係上,落實以人為本的「溫度照護」理念。(智齡科技,2023

(4)鑫淼天使居日照中心:毫米波雷達守護長者安全

林口「鑫淼天使居」日照中心導入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與移動軌跡分析系統,有效提升防跌倒與防昏倒警示能力。透過即時分析長者活動路徑與靜止時間,系統能於關鍵時刻發出警報,協助照護人員及時介入,彌補人力短缺問題。這套方案被評估為「兼顧科技與倫理的防護系統」,特別可以適用於失智症者的照護情境。(鑫淼基金會,2023

2.    國際實證案例

(1)荷蘭Buurtzorg模式:以人為核心的科技支援系統

Buurtzorg是荷蘭知名的居家照護組織,其核心理念為「自主小團隊」,每組由412人組成,照顧約50名住民,採用高度去中心化模式。科技應用方面,Buurtzorg整合電子病歷、遠距諮詢、與穿戴式監測設備,支援團隊在不增加行政負擔下,提供高效且人性化的照顧。根據荷蘭衛福部報告,Buurtzorg導入智慧系統後,行政成本降低約30%,住民滿意度則提升至高達9.1分(滿分10分)。(Find研究院,2021

(2)英國KYN Bickley照護中心:AI預測與疼痛偵測雙軌導入

位於倫敦的KYN Bickley為失智症照護機構,其導入的智慧科技項目涵蓋AI跌倒風險預測、PainChek情緒與疼痛辨識App、空氣品質自動偵測與調節系統等。特別的是,該中心採用Ally Cares監測系統,結合紅外線與聲學資料,即時掌握住民夜間行為與異常徵兆。研究指出,該系統導入後,夜間跌倒事件率下降達45%,並有效提升夜班照護人員的反應準確度與住民安全性。(The Times UK2023

智慧照顧不是機器取代人,而是科技放大人的價值。透過「三升五顧」的策略設計與科技應用,住宿式長照機構不再只是臨終等待的場所,而是健康促進、社交互動與生活有尊嚴的場域。面對高齡社會的浪潮,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機構與人力,而是一場智慧照顧的深度革命。(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