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專欄】以人為本  長照3.0應提供個別化服務

【林玉琴專欄】以人為本  長照3.0應提供個別化服務
2025/04/21

政府宣示長照3.0將於2026年啟動,長照服務未來發展趨勢如火如荼演進中,來自產官學的預測、藍圖和各種擔憂,持續交織發酵中,但是有關使用者本人或照顧者的需求期待,仍是未被普遍的真正了解。

以人為本」一直是長照服務不變的服務理念和核心價值,需要因人制宜提供個別化服務,特別是福利主義的長照服務更應打破現有單一制度化一體化的長照模式。以下從4個面向提供實務建議,提升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1. 放寬需要等級和給付額度標準

    每位長照失能失智者的需求樣態和照顧者的家庭生態狀況,無法完全客觀的以量表精準評估,需要等級和給付額度並非絕對的對等關係。可以考量放寬一個等級的給付額度,讓有需要使用者可以再稍微減輕經濟負荷。
  2. 開放支付標準項目和時數的多元組合選擇

    現行各項服務項目的支付過於僵化,如居家服務多數採項目支付,時數計被限定在家務服務等特定項目,事實上也可以採取包裹式的時數計。例如居家喘息以2小時為一給支付單位,未考量到3小時或5小時需求者;單日以10小時為上限,未考量交通不便地區出差可能需達12小時,機構喘息又限24小時為一給支付單位。
  3. 居家照顧生活化

    多元連續和整合照護並非僅重視醫療的無縫接軌和復能不間斷,無法出門失能失智者,也需要居家日照等社會學習和人際參與。
  4. 服務設施安全實質性檢查

    長照3.0目標邁進「共生社區」,趨近於多數人想要在地老化的「共生社區」應該是從小生活的街道巷弄。家庭托顧場所,或者開放式的民宅客廳庭院,不宜拘泥於使用執照變更或是建築法規的無障礙標準,而是學習日本關注服務設施實質安全性。

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健康老化和尊嚴終老應有更多開放想像,創新也就自然形成,有些挑戰和僵局也可能迎刃而解。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