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超高齡社會的老人大國日本,65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28.1%,這是任何國家未曾有過的經驗。而男性72.14、女性74.79歲為平均健康壽命,代表這之前大多都能自立生活,在還健康的階段,想持續工作的人還不少,即便是高齡者機構設施的入住者也不例外。對於「想有工作做」的需求逐漸增加,機構如何面對回應,亳無疑問將會是重要的角色之一。
那什麼是「附工作的高齡者住宅」?泛指高齡者機構設施(老人之家、附服務高齡者住宅、日照中心等)的使用者,有適當的工作做,促進社會參與,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近年來,民間高齡者機構為呼應「工作」需求做出各種嘗試及效果,促使政府單位在2017年由經濟產業省提倡「即使高齡,也可活出自己的人生,實現終生參與社會的理想。」其主要目的是藉由工作預防、抑制失智或需照護的狀態加速退化。
一般而言,促進社會參與有助預防失智症,但是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才有效果並不清楚。因此,經產省提出2個實證的指標性原則,做為確立工作模型的參考依據:
1、工作的社會角色的改善效果
2、有效工作、角色的提供方法
配合高齡者的狀態參與社會的型態,具體上可暫定為3種類型說明如下(資料來源:經濟產業省產業課製作):
A型:在日照中心或住在家中、附服務的高齡宅等;高齡者狀態屬輕度弱化從自立到支援2的等級;可提供的工作機會、社會參與角色有:生涯學習的講師、幼兒園的引導與巡守、在機構內當食堂助理等。(在機構外)
B型:在日照中心或在附服務的高齡宅等;其高齡者狀態屬中度弱化、MCI(輕度認知障礙)、從支援2到介護2等級;可提供的工作機會、社會參與角色有:農作物的裁培、收成、加工、銷售、幫忙幼稚園的例行事物、在機構內的淸掃、配食、巡守等。(在機構附近)
C型:在日照中心或住在附服務的高齡宅、團體家屋、養護機構等;其高齡者狀態屬重度弱化、失智症、介護1到3等級;可提供的工作機會、社會參與角色有:衣服的折疊整理、商品裝箱、貼標籤等。(在機構內)
附工作的高齡者住宅等機構對此需求大多還在試辦摸索中,這牽涉到入住者(需要)、機構設施(供給)、求才企業(外部供給)三方的觀點、理念及相互之間磨合等問題。如何以入住者為主體,針對其需求提供適當的工作機會,是機構方面、求才單位在配合上必要的認知,能做到什麼程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編譯:安可人生編集長 李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