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掙脫鬆綁   自立支援模式遍地開花 

拔管掙脫鬆綁   自立支援模式遍地開花 
2019/12/11
作者/專欄

第四屆「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年會暨國際研討會」昨(10)日舉辦,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在高速老化的時代,必須推動長者自立支援,「重要的是翻轉長照觀念,讓『照顧』不只是陪伴而是專業,是可以讓你恢復健康的。」他也說,政府將長照視為希望工程,無論是提升照服員薪資、給付制度都要朝正確和專業的方向走。

自立支援照顧年會是一年一度居家、社區和長照機構導入自立支援模式的成果展,本次除了從照顧機構的角度談自立支援外,更將自立支援模式從出院後的照顧,向前推進至醫療體系內,讓長者在出院前就有復能的準備,出院後得以銜接長照。

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表示,2011年他將自立支援模式引入台灣,當時罵聲、質疑連連,大家都不相信做得出來,到現在每年看到各個機構的成果,全台遍地開花,令他相當感動。他認為,照顧是一門應用科學,有臨床的實證,才能發展成華人特色的自立支援的照顧模式。

自立支援照顧年會是一年一度居家、社區和長照機構導入自立支援模式的成果展,衛福部部長陳時中特地蒞臨鼓勵(圖片拍攝/簡鈺璇)。

高雄榮總將自立支援模式導入高齡病房中,高雄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照護科主任周明岳指出,長輩失能臥床有一半是從進醫院後開始,這不完全是生病導致的,而是照顧理念讓長輩健康往下掉。

「醫院病床躺三天,長輩肌肉會快速流失一公斤以上。」周明岳表示,這一點都不誇張,醫院住越久,就越容易有肌少症、跌倒、瞻妄等老年症候群狀況。

在部分醫院的照護方式中,物理約束是常見的。周明岳表示,最近他所發表的研究指出,內科系排除加護病房的病例中,4000多名80歲的長者就有8.3%接受物理性約束,而長者認知混亂、行為混亂是約束的主要原因。根據周明岳的調查,約束之後長者的預後狀況,會比未受拘束者糟很多,包括:增加三成的死亡風險、六成住院天數也會增加(如下圖所示)。因此,醫院要提供哪些準備服務,讓長者能夠銜接長照,以回復原本與常人無異的生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根據周明岳的調查,8.3%的80歲長者非急診患者接受約束,他們比起無約束的患者,更容易有「功能下降」、「死亡」和「較常住院天數」的狀況(圖片翻攝/周明岳資料)。

周明岳認為,行為混亂和預防跌倒不一定要用約束的方式,高榮高齡病房翻轉傳統病人只能躺在床上休養的思維,提供充分活動區域,以及加入老人喜愛的活動,像是行動藝術治療、讀報和看電視。譬如,在病房裡增加生活定向感刺激,像是放上大時鐘、加大病房標示、病床靠窗引入日照,並在每床病房都放上日程表,讓病患知道醫生查房的時間,不用待在床上乾等醫生,可以去便利商店逛逛。

高齡醫學病房翻轉傳統照護思維,增加許多空間,讓長者能夠多活動(圖片翻攝/周明岳資料)。

照顧老人病患更強調創意與溝通,周明岳舉例,遇過長輩一直要找醫生,他們尊重長輩的意願,將他的輪椅推到住院醫生旁邊,讓他看醫生比較安心。若遇到長輩精神錯亂,晚上亂跑,他們不是將長輩束在床上,而是用器材將床圍起來,或是將他移入安全包廂,避免下床跌倒或是身體碰撞。在預防跌倒方面,則可以給長輩比較好的鞋子、推動腳踏器肌力訓練,或是用類似娃娃椅的輔具,幫助他行走,避免肌少症。

「我去居家看到許多鼻胃管,常常看一個就拔一個」。周明岳期許,自立支援照顧可以持續導入醫療端,提供長輩生活照顧和協助,讓他們不要被藥物和約束擊倒,這樣長輩離院後,無論銜接長照機構、居家或日照的效果會更好。

高榮高齡醫學中心高齡照護科主任周明岳是將自立支援導入醫療體系的推手之一(圖片拍攝/簡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