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大量醫療問題,改變日本的醫療環境,日本醫院已開始提高住院門檻,將住院患者限制在急性疾病,並縮短住院期。醫院病床從提供「醫療必要的期間」(兩者兼顧)轉變為「僅限診治期間(急性期)」,這使得醫療必要度低(療癒期間,需要繼續治療照護防止可能惡化或等回復健康)的患者,必須被迫出院回家療養或移到照護機構,形成所謂「醫療難民問題」。
遠距醫療剛好能補足病床不足、出院後持續照護的問題,近年資通技術及周邊機器設備工具的急速進化,使得科技與醫療資源取得連結,讓遠距醫療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所謂遠距醫療,也稱為遠程醫療,是一種結合電腦、通訊技術、與醫療專業技術,進行診察、診斷及在宅健康管理等相關行為。讓醫師可以與病人遠距離互動,達到診療、照護、保健的目的。 它可分為四大面向:「遠距病理診斷」、「遠距影像診斷」、「遠距問診」與「在宅醫療」,其中進展最慢的是「在宅醫療」也就是「視訊照護」這一塊。
科技補足高齡醫療與一般醫療落差
首先,必須理解高齡者醫療與一般醫療的差異,才知道遠距醫療設備如何使得上力。
高齡者醫療與一般醫療落差:
1、自覺症狀無法正確的傳達,降低問診的有效性
2、症狀的呈現因人而異,常常為非典型
3、平均有5項慢性疾病,且常造成合併症
4、相關醫療文獻不多,老年性的醫學內容參考性不足
5、生理檢測基準值跟變化區域不明
6、慢性期醫療的生理檢測資料不易也無法及時取得
上述問題增加醫師在高齡者症狀診斷的難度,為了解決在宅醫療與照護機構問題,系統成為輔助遠距醫療的重要應用。
日本開發「每日安診系統」是套經由ICT連結患者跟醫師的遠距醫療軟體系統,它包含以下項目:
1、每日定時的生理測量數據(體溫、脈搏數、血壓、血氧飽和度、意識度、呼吸數)6大基本要素。
2、自覺症狀:失智等無法問診,或參考自述
3、他覺症狀:由現場看顧人員觀察確認或由個人化的生理數據檢知。將狀況經由觸控面板輸出。督促注意,異常時會自動發出警示。
4、病歷:過往的病歷史,高齢者容易復發有利早期發現。
可以建立個人化生理基準值及正常變動範圍,一旦異常可由檢知器發出警示,看護經觀察確認後輸入資訉,醫師端綜合各種資訊,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症狀確認,做出醫療處置。擁有患者情報對醫師診斷有很大的幫助,不至於輕率的誤判而延誤病情。
另備有輔助支援醫師診斷的個人用、病態表及高齡者症狀字典,讓遠距醫療達到不輸醫院的診療水準,甚至可以及早預防疾病重症化。
透過ICT,個人行動裝置可自動上傳生理數據,讓遠距醫療可在照護機構、診所與住宅進行,但是徒有硬體設備並不代表能達到預期效果,養成現場人員確實使用科技才是成功的要素。
若遠距醫療能實現「必要疾病才住院」的目標,不僅節省大量的醫療資源,還能解決急性期後的慢性醫療困境,預防疾病重症化,讓患者及家屬能安心的過生活。
(本文摘自《拯救高齢者醫療的遠距醫療》,編譯:安可人生編集長李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