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不只是被動式的「刷卡門禁」與「監視器」,若能加上感測器、人臉辨識與即時通報等技術,不僅照顧者安心,長輩的生活品質更有保障。
單一套監視設備無法構成智慧安全管理系統,必須因應機構內不同環境的特性,如:出入口、安全門、房間,以及機構想解決的問題,來搭配不同產品,才能構建完善的安全網。因應場域特性,居家、日照中心與住宿式機構各有不同的安全管理需求,《ĀnkěCare 創新長照》特別盤點智慧安全管理系統的產品類型,期許透過隱性化與人性化的安全管理系統,讓銀髮照顧無所不在。
1. 人臉辨識攝影機
適用區域:出入口、車庫
「人臉辨識系統」指的是透過表情、視線追蹤來確認使用者身分,可作為日照中心長輩報到、機構訪客登記與人資考勤等應用。人臉辨識分為「1 比1」及「1 比N」方式,前者為知道用戶身分的情況下進行辨識,如機場刷護照後的自動通關,後者則從人臉庫中查找相似的人臉來做身分驗證。
台灣NEC 專業解決方案服務群協理何彥明表示,「1 比1」的辨識準確率比「1 比N」高出許多,但必須建置「定點的攝影機與讀卡機」,「1 比N」只要透過攝影機就能在走動情況下捕捉人臉,進行自動辨識,比較快速與簡便。
外界常認為人臉辨識設備相當昂貴,沛博科技公司總經理林義勛分析,價格會依客戶需求與場域環境而定,若是在光線良好環境下做定點識別,電腦螢幕的內建攝影機也許就能做到,但若要在光線變化大、走動情況下即時進行多人識別,設備價格就會提高。
2. 電子圍籬
適用區域:廚房、陽台、頂樓、防火門
電子圍籬指的是劃設一道虛擬線或區域,當人通過或事件發生時,透過紅外線感測器,或是攝影機結合感測系統,即時發出警報通知負責人,常用於不希望人員進出的區域。
金隆系統科技公司業務經理鄭翔升表示,紅外線電子圍籬的誤報率高,目前主流大多採用攝影機,不僅能設定圍籬時間,透過AI 演算法,還能辨識開關門、火災與漏水等狀況,搭配事件點通報的功能。
3. 去識別攝影機
適用區域:浴室、房間內
監視設備常有侵害隱私的疑慮,因此開始應用遠紅外線追蹤人體熱源,或是ToF(飛時測距)透過雷射光來感測物品距離, 以產生去識別化的影像,並結合AI 演算法進行自動判讀,即使影像回放也看不到人臉或身體細節。
這類設備適合裝設在浴室或房間內,能夠自動辨識使用者是否有久坐、久臥、離床、跌倒等異常行為,通常不具有身分識別功能,照顧者僅知道有沒有人發生異常行為,無法得知是誰跌倒,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工研院智慧照護驗證場域都有採用。
4. 定位裝置
適用區域:室內、社區、大型照顧園區
過往家屬常在失智長輩身上配掛記有家屬聯絡電話的名牌, 一旦長輩走失時,可由員警或好心人協助,但家屬在尋人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漫長與焦急的等待。近年推出隨身式定位裝置,長輩配掛GPS 或低功耗藍牙(BLE)等主動發出訊號的裝置,即時回報位置。
GPS 與BLE 最大的不同在於,GPS 不需其他的感測接收器即可回傳位置,缺點是遮蔽處訊號會受干擾,且單一定位器的價格貴,使用上比較耗電。目前縣市政府主推防走失平安符或卡片多為BLE 載具,需配合在重要路口、公共區域等裝設訊號接收的基地台,一旦配掛載具通過這些區域,可得知使用者位置,優點是裝置小可做成鑰匙圈或放在鞋墊裡,利於長者攜帶,且可維持9 至12 個月免充電使用,缺點是必須建置基地台,且基地台數量多寡會影響定位範圍。
智慧時尚公司總經理張育銓表示,BLE 也可用於大型照顧園區內的定位上,不過BLE 誤差較大,若要做到更精準的定位可採超寬頻(UWB)技術,精準度可達20 公分,然而建置成本較高,主要用於室內的長輩活動軌跡追蹤,如:離房偵測、活動參與狀況的觀察等。他也提到,通常藍牙或UWB 的電磁輻射量遠低於手機,業者如有疑慮可選擇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驗證的產品。
5. 其他附加裝置
業者可依需求將環境感測器、體溫量測、消毒設備或機器人與智慧安全管理系統結合。常見的有人臉辨識系統結合機器人迎賓,火苗感測器結合即時影像擷取。
如影優活公司總經理游若文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 照顧機構、醫院出入口需要嚴密管制,但體溫量測與消毒相當耗費人力,業者可採用「自主式體溫量測」,語音助理自動播報量測結果,量測完畢後還能自動感測手部進行消毒,確實做好感染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