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長照困境,不能不提「人力缺乏」,少子高齡化社會不只讓扶養比下降,更直接面臨缺乏照護人力的嚴苛條件。
經營長照機構超過25年,青松護理之家總經理周孟賢直指認為長照機構經營最困難之處就是「人」跟「錢」。「很多同業來向我打聽,從青松出去的人才很不錯。」透過教育訓練、晉升制度、與日本機構交流以及產學合作,讓周孟賢意識到找到、培養並留住人才讓青松擦亮「品牌」。
除了補足、留住人力,另一條活路便是有效率地應用人力,因此,論壇也聚焦於科技如何協助照護服務,透過跨領域業者與專家分享在照護現場的科技應用實例。
科技讓照護更貼心
像是原本主攻筆記型電腦、手機的代工大廠仁寶電腦,近年也看到物聯網跟智慧照護的商機。產品資深經理林仲毅指出,針對居家服務、社區照顧等單位提供客製化的智慧管理平台,像是方便居服員督導管理的地圖儀表板、排班時間建議,社區日照中心的家庭聯絡簿也能讓家屬看到長輩每天的行程。透過合作機構的回饋,林仲毅認為,使用智慧管理平台能夠提升居服員專業形象,節省行政時間,讓照服人員回歸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致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如影優活則串連不同生理量測設備,打造便於居家或社區服務的平台,目前已支援單一量測、連續性(如智慧床墊、手環)聯測以及輔具(定位追蹤器、智慧加熱衣)等。除了串連設備,也透過雲端管理系統讓照護人員與家屬同步掌握被照顧的長輩情況。
雲果資訊總經理朱孝偉也提到智慧系統對跨專業照顧人員的意義,不僅照護紀錄掌握在手中的行動裝置,更能用智慧系統詳列各照護領域遇到的狀況與對應處理建議,像是常見的護理問題多達40項,透過智能分析可節省作業時間,也可即時檢查用藥習慣,降低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
「阿公阿嬤怎麼可能主動運動?」真醫健康企業執行長沈姿廷顛覆這項質疑,他們推出的垂直與水平律動設備,讓無法自主運動的長輩也能達到外丹功、跳繩等運動效果,也被稱為「被動式運動」。沈姿廷以屏東康乃心護理之家為例,有長輩中風一個月後,每天以器材運動,從無法行動恢復到能夠自理生活,更讓她看到運動復能的希望。
除了關注長者,照護人員工作狀況也需要被關注。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創會理事長郭外天介紹「No-Lift(零徒手搬運)」,主要是為減少護理人員因垂直搬運累積的腰部、下背部傷害,透過移位機等輔具協助,能夠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