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瑩專欄:運用「精準照護」思維 超前策略布局

黃毓瑩專欄:運用「精準照護」思維  超前策略布局
2020/09/15

年生技醫療照護產業的重頭戲「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今年將於9 1 日至3 日登場,本次的主軸在於「精準健康」。透過結合ICT BIO 的跨域能量,形塑預防、預測、診斷、治療、照護之全方位個人化精準健康的未來產業樣貌,可以想見在結合數據分析後, 科技未來於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支援威力有多大,當然也包括照護領域將可以更朝「精準照護」(Precision Care)的理想發展。

過往二、三十年來,因為醫療體系的專科分工細緻、長照服務的多元零散特性,個人只能在眾多零散的服務之間轉換,產生出服務供給多寡不均、重複濫用、照護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各國照護體系一直積極推動「整合照護」(Integrated Care)的概念,試圖解決照護成本節節高升的問題。

整合照護升級為精準照護

現今,考量到整體社會疾病狀況以非傳染病類型為主,也就是俗稱生活型態病、文明病,職業特性、生活型態、社區品質等社會性因素與個人化因素成為疾病成因與照護需求的關鍵,進一步帶動「整合照護」升級為「精準照護」的概念。

所謂「精準照護」(圖1),乃是指利用數位科技以單獨或結合藥物/裝置/療法的方式進行個人化健康狀態管理,並以數據實證為基礎(Evidence-based)達到優化個人之照護和治療效果的照護模式,就市場上的現有產品來看,智慧照護管理系統、智慧居家監測方案、慢性病監測管理方案等均屬之。

圖/ illustAC、Iconixar;製圖:黃綉雅

基於實證的照顧供需

由照護者一對一深入掌握被照護者的病況、生活型態、社會背景等,可能是最成功的照護模式,但這樣的模式必然是非常昂貴、且難以大規模施行。

而精準照護便是希望運用數據分析與科技輔助,導引服務內容及服務提供的模式能更貼切個人需要。換言之,被照護者的身體狀況、照護進程與生活型態可以被清楚觀察,連帶地,照護內容也可以被縝密設計來因應需求, 而援引大量的數據經驗,例如什麼樣背景的被照護者、在什麼情況下,更適合什麼樣的照護方式?使二者得以精準搭配,就能提升照護的客觀成效。

這是一種立基於數據實證基礎下的思考: 若我們越來越能大量使用數據分析,掌握不同被照護者的複雜身心狀況,便能再把這些成果積極運用,進一步打造出符合個別被照護者需求的服務內容,將越能避免在個人健康狀況很差的情況下提供醫療與照護,進一步減少資源耗用,同時也能兼顧照護品質。

對台灣的長照產業而言,IoT、數據分析、雲端科技等新興科技的運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在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大潮流下,人力密集的照護模式必須要儘快思考轉型之道。

本文提出的「精準照護」概念目前僅是雛型,但希望以之為引,呼籲長照產業要能超前部署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希望藉由此概念的討論,協助長照業者思考科技運用在自身服務提供模式、服務設計內容可以發揮的角色與作用為何。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想了解更多照顧科技趨勢,敬請參閱第9期創新長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