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療癒處方箋 來場大人的音樂課

失智療癒處方箋  來場大人的音樂課
2020/10/06
作者/專欄

文、攝影/蘇麗華

不管當年是在澳洲精神醫院病房、養老院,或是回到台灣,廖珮岐的足跡遍佈樂齡中心,處處都見得到她服務的身影。她用音樂和長輩交朋友,藉由唱歌和彈奏做復健,陪伴長者度過愉快的時光。

一位移民澳洲的波蘭失智奶奶,一向沉默不語的她一聽到波蘭的生日快樂歌,竟然打破沉默,開心的跟著唱和起來。另一位台灣的輕度失智爺爺,軍人退休的他從不唱歌,幾次下來竟然可以用國語跟其他長輩一起歡唱台語歌。長輩即便失智,音樂成了共同語言,一首歌曲、一段旋律觸動他們的心房,勾起了美好的過往。

單純一把吉他,廖珮岐就能和長輩歡唱。打開她的後車廂,裡面載滿了各式樂器,這些都是她和長輩互動的法寶。

IMG_7580
廖珮岐彈奏吉他,將音樂帶給長輩歡樂(圖/伊甸園季刊)。

照顧失智外婆 學習音樂治療

學音樂的她,意外踏入音樂治療領域,背後原因來自家人失智。當年90多歲的外婆身體功能退化,家人誤以為是自然老化現象。直到外婆幾度把失禁的內褲丟入馬桶造成堵塞,才帶她就醫,「從那時候開始,家人才真正認識失智症。」

廖珮岐開始思索「照顧上有什麼東西可以協助失智患者?」她上網爬文,發現歐美國家推動音樂治療,引發她的興趣。於是她遠赴澳洲就讀音樂治療研究所,決定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

實習期間,廖珮岐進到養老院做音樂治療團體,裡面的成員包含失智患者。活動中,總會見到一位移民澳洲的波蘭失智奶奶抱著洋娃娃經過,卻無意願參與課程。

一次,她唱了一首《My bonnie》格外引起波蘭奶奶的注意,「她第一次停下來跟我唱這首歌,唱完後又逕自走開。」接下來每次活動廖珮岐反覆唱這首歌,波蘭奶奶卻無動於衷。

於是,廖珮岐到網路上找了一首波蘭語的《生日快樂》歌;教唱時,波蘭奶奶第一次坐下跟著唱和,並參與團課到結束。後來,更願意嘗試碰樂器,有了一點互動。即便是微小的進展,卻給予廖珮岐莫大的回饋。

一周兩次的課程持續了一陣子,沒想到一天卻收到波蘭奶奶過世的噩耗,第一次在服務中經歷生離死別,瞬間情緒低落。廖珮岐的澳洲主管安慰她,奶奶生前思念家鄉,能有機會回味波蘭歌曲,是很棒的慰藉。廖珮岐才釋懷,肯定自己的服務價值。

回溯澳洲實習歷程,廖珮岐的腦海總會浮現一張奶奶的臉,「十多年了,我還記得她笑的樣子。」這名奶奶臥床,廖珮岐第一次進病房做音樂治療,奶奶一句「滾!」嚇得她不知所措。

每次進病房就碰釘子,她不放棄,總是和顏悅色地說:「那麼我下周再來。」遇到幾次閉門羹,奶奶的心終於軟化了,一次竟然回應「好。」廖珮岐從門口移坐到奶奶床邊,陪她唱《You are my sunshine》。沒想到奶奶問了一句:「你喜歡去海邊嗎?」兩人第一次有了交集。

建立彼此信任關係後,廖珮岐唱歌,順勢帶奶奶做復健、按摩,雙方對話內容漸漸多了起來。服務7~8個月過後,奶奶走完最後的人生。曲終人散,廖珮岐參與奶奶晚年最後一哩路,提升她的生活品質,更加看重這份工作帶來的意義。

唱台語老歌  貼近長輩生活

回到台灣,廖珮岐把經常使用的藍調、鄉村樂改換成台語/日語老歌,貼近長輩生活。

來到新北市平溪鄉的長者團體,裡面有樂齡長輩和輕度失智長者,「來,我們今天來唱國台語老歌。」廖珮岐邀請團體裡的長輩獻唱。只見台下長輩推卻的說:「麥啦,我不會唱。」、「不要,喉嚨不好啦!」幾番邀請下,長輩彆彆扭扭的上台應付。

課堂上,95%的長輩不識字,廖珮岐得一句一句地教唱。氣氛輕鬆下,長輩說起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出早年礦坑的艱辛生活,不由得感嘆「我們都是甘苦人。」苦歸苦,卻仍夾雜著美好時光,「以前吼,我們都會唱卡拉ok;現在不唱了……」廖珮岐一聽,原來你們都會唱歌嘛!

玩音樂有助活化長輩的大腦,延緩失智退化,於是廖珮岐要每個人挑一種樂器,有響板、木魚、棒鍾等等,不會操作的他們感到為難,老人家嘟囔著嘴勉強配合。活動會安排他們嘗試敲打出聲響,節奏有快有慢,廖珮岐說:「難度要適中,免得他們提早放棄。」

熟練後再配合旋律演奏,原本排斥的老人家越來越上手,最後廖珮岐打鼓,全體來一段大合奏;厲害的長輩在曲中還表演一小段獨奏。音樂拉近彼此的距離,大家合作無間,享受一堂快樂的音樂課。

相處時間一久,這一群女性長輩還會開黃腔,逗老師開心。廖珮岐禁不住地說:「她們太可愛了。」

IMG_7585.JPG
帶長輩團體讓廖珮岐看到音樂治療工作的意義(圖/伊甸園季刊)。

不論是偏鄉或是雙北市區,廖珮岐將樂器帶到長者團體當中,讓他們親近音樂。

一位軍人退休的爺爺向來非常嚴肅,家人從未聽過他唱歌。輕度失智後,來上音樂治療團體課程,大家唱台語,他用國語跟著大家歡唱。回到家,沉浸在音樂裡,拿著歌本不停地唱,甚至對家人講話,語氣都變得溫和。

爺爺嘴上總是掛一句:「我要去找廖老師上課。」此舉不禁令媳婦驚奇,「公公到底發生什麼事?」最後還跑到教室一探究竟。

體恤照顧者 用音樂陪伴

照顧沒有盡頭,往往讓家屬心力交瘁。廖珮岐近年開始致力於照顧者家屬團體,「當身邊的照顧者情緒穩定,個案的穩定性相對就高。」

一次,她請家屬分享與被照顧者有關的一首歌,或是想得到的事情,一位家屬分享《朋友別哭》。原來先生年輕時對太太不好,失智後卻要太太照顧,太太覺得委屈。接著,廖珮岐要家屬分享一句影響他們最深的歌詞,這位家屬分享她對著先生收集的洋酒,不禁說:「什麼傷不會好?什麼酒喝了不會醒?」

敏銳的廖珮岐嗅到不對勁,問她最後一次有這樣的念頭是什麼時候?對方回答:「昨天。」她趕緊通報社工,表明這位家屬的照顧壓力已到達臨界點,需要被關懷。

廖珮岐用音樂作為溝通的媒介,延緩失智長輩退化外,同時讓照顧者有一個情緒的出口。音樂的療癒力量,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現在就讓長輩開心的放聲歌唱吧!

本文轉載自伊甸園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