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放眼全球帶動外銷 打造台灣智慧健康品牌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放眼全球帶動外銷  打造台灣智慧健康品牌
2020/11/30
作者/專欄

通訊與健康照護兩大領域結合被視為台灣產業轉型下一波重頭戲,科技教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看好這趨勢,「台灣資通訊能量強,醫療人員又優秀,過去服務能量都是小眾,如果透過資通訊科技、人工智慧,可以對全球做出貢獻。」施振榮並非說說而已,他正在親身見證這浪潮。

價值共創  利益共享

今年9 月,宏碁、台大醫院與台灣諾華藥廠聯合舉行記者會,宣布三方合作的眼科AI 輔助診斷軟體,藉由AI 技術判讀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等疾病,更獲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 核發首張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雖然被視為國內尖端科技與藥廠跨界合作先例,但仔細一算,施振榮與醫療產業交手已逾10 年,從2008 年開始,他所成立的智榮基金會便與瑞士製藥大廠諾華共同舉辦「醫療機構CEO 論壇」,多年對話下來,施振榮相當明白,資通訊與醫療照護跨域合作之前,有相當多關卡要克服。

「醫院認為資料很重要,但想要養成人工智慧,Data Labeling(資料標籤)也是我們的專業。」施振榮認為,首先雙方得要認同價值共創,其次要達成利益共享,分享作為成果的智慧財產權。施振榮以宏碁現況為例,他們與合作夥伴對半分享利潤,也呼應施振榮力推的「王道」精神:小國的生存之道,不是贏者全拿,而是共榮共存。

製造業尋求轉型可能

高齡化趨勢下的健康、醫療照護需求,並非台灣獨有,施振榮也點明,台灣應該以「內需帶動外銷」為智慧健康與照顧科技產業的發展策略。「台灣只是實驗場域,國際市場才是我們要回收獲益。」施振榮認為,台灣擁有豐厚的醫療經驗,結合強勁的資通訊科技,若能複製到其他國家,附加價值也比生產硬體高出不少,也成台灣資通訊業一絲轉型生機。

然而,身為見證90年代高科技業起飛的一員,施振榮認為,台灣不僅成為代工大國,更有許多「隱形冠軍」深藏不露,但他也點出隱憂,「會有那麼多隱形冠軍,就是因為只做B2B,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台灣的能量,只有生意人知道。」施振榮認為,終端消費者、一般使用者對於台灣科技大廠的陌生,更凸顯強化品牌與形象的必要。

「台灣過去的形象是便宜,但永遠有比你更便宜的地方。」宏碁過往打入歐美市場的經驗,讓施振榮有不少反思,雖然前有美、日等大國投入高端研發,但台灣要為更晚邁入高齡社會的開發中國家提供「物美價廉」的選項。而除了技術創新,跟上重視使用者體驗的趨勢,想要跨入智慧健康或照顧科技領域,謹慎挑選名聲良好、經驗豐富的合作夥伴,更是成功轉型叩關的基石。

呼籲政府推動產業發展

要趕上智慧健康的浪潮,施振榮認為台灣還欠一股東風——「產業化」。「商品化的影響很大,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持續有更多貢獻。」不只讓發明帶來的好處普及,施振榮解釋,解決方案的品質提升得靠不斷修正、進步,而產業化的盈餘,就是驅動產業不斷進化的燃料。

施振榮解釋,產業化能降低成本、大量生產,加上國際化之後,累積更多經驗、創造更多資源再投資。「我也跟衛福部陳部長說,你不能只當管制部,也要當發展部。」施振榮諫言,政府應該要讓產業能發展,無論長期照顧、社會福利、醫療都能成為產業,他以英美體系居家服務連鎖化為例,甚至輸出跨國服務,提供全球高齡需求解方。

「醫療、健康、長照要解決的問題包羅萬象,差異性很大,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健康領域仍有無盡的創新空間,讓施振榮滿是樂觀。但他同時也指出,台灣過往靠著標準化與大量製造,嚐到代工帶來的甜頭,此一慣性將在健康領域將踢到鐵板,如何掌握此一市場差異、少量、個別化的特性,是台灣產業轉型得先具備的心法,如此才能為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做好超前部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第10期創新長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