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我國開始推動跨部會共同打造「精準健康戰略產業」,意味著台灣的生醫產業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政策方向對高齡產業的業者看似還十分遙遠,卻在底層的生態環境中逐步發生改變。
精準健康 各國早開跑
事實上,許多國家皆已推動「精準健康」相關產業發展多年,目前多從基因體學、癌症治療、生技新藥等領域優先發展。綜觀世界潮流發展趨勢,可以預期「精準健康」思維將在3 個面向影響高齡產業生態系中的業者。
面向 1:差異化服務定位
越來越多消費者會主動要求業者運用數位科技發展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等相關服務,在照顧服務人力可預期將日益稀缺下,消費者將越來越有自覺「健康管理是自己的事」。
對高齡產業相關業者而言,如何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善用精準檢測、數位醫材、體感科技、生物科技等新方式來發展出疾病日常管理、體能惡化延緩、生活品質維持等,都有助長發展發差異化的價值定位。例如,日本許多廠商將「核酸」(含 DNA 和 RNA)劃為第 7種主要營養素,推出新一代的保健產品,也是這種新訴求下的產物。
另外,高齡產業業者與建築業者、包租代管業者、物業管理業者合作,發展出附有健康管理與照護服務的高齡友善居住產品,減輕長者生活的不安與不便,亦是我國高齡社會下需求日益迫切的項目之一。
面向 2:蒐集數據 化被動為主動
由資料驅動的臨床照護預測與指引已普遍成為健康照護體系的慣例,但大數據分析、AI、基因分析等技術上的突破,建立特定疾病的風險評估預測模式將更為個人化與精準化。
在此趨勢下,高齡產業相關業者也勢必被推動更需要強化數據蒐集、管理與分析的能力,甚至必須思考如何讓銀髮族從「被動式」接受服務轉化成「主動式」參與服務,才能發展出更好的照顧內容。
例如,某個人有 3 個疾病,除了選擇服藥外,也能透過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與運動習慣來降低風險,而長期性的健康數據量測與分析便成為觀察病理變化、疾病蔓延和病情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照顧服務者提供更個人化、細緻化服務內容的設計參考來源。
面向 3:釐清問題與解決配套方案
以實證需求為基礎,再回推發展跨域軟硬整合方案方能成功。由於「精準健康」的核心目的在於「治未病」、「緩惡化」,因此,建議高齡產業相關業者若有意要參與「精準健康」業務發展時,應首要先明確化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能談要蒐集什麼資料,最後再談軟硬方案如何配套整合。換言之,不是先追求大數據,而是要先有數據應用的落地目標,再來發展對應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舉例來說,睡眠障礙可能是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或是內分泌系統功能有問題,也可能是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甚至是生活習慣造成。
因此,要解決的問題(或要發展的商業模式)是在醫院還是居家?便決定要蒐集什麼數據、發展什麼樣的分析預測模型以及要提供什麼對應的產品或服務。
我國人口高齡化情況嚴峻,鄰近的日本、韓國亦同樣有低出生率現象惡化速度加快的現象,可以預期現行高齡產業運作模式在 10 年後將不再可行,要打破這種惡化速度,就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進行大的產業生態翻轉,才可能避免未來無人提供服務的窘境。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