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 完善預防衰弱服務網絡 實現高齡健康願景

專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 完善預防衰弱服務網絡 實現高齡健康願景
2021/02/05
作者/專欄

Profile - 王英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博士、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熱帶醫學碩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曾任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心蓮病房主任、慈濟大學 醫學系副主任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原本在2020年任期屆滿,就要返回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考量因疫情影響政策推動,決定接受慰留,繼續貫徹政策。接下來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聚焦在銀髮延緩失能計劃,以「預防衰弱服務網絡」(HUB計畫)為基礎,鏈結「友善長者急性醫療(ACE)」模式及銀髮健身俱樂部,讓不同健康程度長者都能活躍老化。

推動地區資源樞紐 讓服務用得到

為了讓所有銀髮族能找得到、用得到相關的健康照護資源,國健署在各地推行「預防衰弱服務網——樞紐(HUB)計畫」,以衛生所作為資訊匯聚與轉介處,提供高齡健康照護整合服務模式。

樞紐具有兩大功能,一是盤整中央、地方到社區的健促政策與資源;二是連結社區的產官學、民間及社區醫療群等單位,透過「B2B2C模式」媒合資源給需求者。樞紐計畫的資源持續串連拓展,包括正在研擬規劃的「社會處方箋」,王英偉說明,未來診所的醫師若發現長輩有身心需求,可開立「社會處方箋」,長者可至樞紐領「非藥物治療方案」,如各種運動或藝術參與課程,醫師能線上查詢執行進度。

實施至今,全台370個衛生所中已有97個衛生所參與,樞紐已收集3萬3千多筆資料,區分食衣住行預(防)樂等9大類型,並發展成資料線上化,可提供照顧服務業者查詢並鏈結資源。

預防衰弱服務網 - 創新照顧雜誌
ACE計畫門診工作坊。圖/國健署

讓醫療端成為預防衰弱失能的戰友

在打穩社區健康資源盤整的基石上,國健署不僅關注健康長者的保健,更將預防延緩的戰線納入「急性醫療」,在急診、住院與門診至返回社區照護的過程,融合衰弱與失能預防的策略。

「過去我們常說長輩生病後要多休息,但多休息就完蛋了!」王英偉表示,原先因為肺炎住院,但長期臥床不動,出院時病治好了,但四肢機能反而退化了,所以住院第一天就要有延緩失能的措施介入。

借鑑加拿大醫院的經驗,國健署2019年推「長者急性期友善照護模式」 (Acute Care for Elderly, ACE),共有36家醫院參與提出多元的延緩失能方案。例如:高雄榮總於患者急診到院前,透過救護車上的緊急醫療救護員執行到院前評估,並針對居家環境安全檢視;花蓮門諾醫院則在門診端實施長者衰弱評估等計畫。

王英偉期盼,ACE計畫能結合在地醫院資源,發展具本土特色的友善照護模式,藉由更多醫院響應,強化醫療機構與社區資源連結,增加長者連續服務可近性與可及性,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

預防衰弱服務網 - 創新照顧雜誌
圖/國健署

4年建置288個銀髮健身俱樂部

除了從醫療端著手預防衰弱長者健康惡化,國健署將在2021年接續長照司試辦的「銀髮健身俱樂部計畫」,預計從2021年至2025年的5年內投入2.88億布建288個俱樂部。王英偉專訪時透露,2021年目標為25處,盼能逐步調整模式、循序開放,達到永續經營。

有別於2020年試辦計畫明確劃定補助的運動設備,未來補助項目更多元彈性,每處100萬元必須部分用於人才培訓,部分則視運動場域來做硬體設施補強。王英偉認為,軟體設計比硬體更重要,國健署預計搭配健身俱樂部計畫,推動運動評估與保健師資的培訓,「如何營造適合銀髮運動的環境並激勵運動的動機,是俱樂部成功的關鍵。」

王英偉特別提及,希望場域不要無中生有,而是善用現有健身促進場域,包括深化既有公園、據點或活動中心,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健身俱樂部只是帶動樂活老化的起頭,王英偉也盼各界自主投入,讓長輩在官民協力建置的照顧網絡中安心變老,實現「不要用到長照」的終極目標。

編按:王英偉署長已於2月1日卸任,本文為其任內接受本刊專訪,暢談相關政策。

更多照顧科技內容,敬請參閱第11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