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達人專欄】日照怎麼管?聰明的資訊系統能協助精準決策

【科技達人專欄】日照怎麼管?聰明的資訊系統能協助精準決策
2021/03/15
作者/專欄

2020年全台增加124間日間照顧中心,而且政策仍在持續鼓勵設立,日照服務市場仍會持續開發。日間照顧中心是長照體系中一個核心的關鍵,它提供優於巷弄照顧的互動環境,針對活動力尚可的長者,提供較多的活動與空間,但相對來說,服務型態比單純的居家照顧更多元,空間規劃也比巷弄照顧中心更具彈性。

藉由資訊管理系統平台,日照中心能有效建立管理模式,是業者絕對不可錯過的趨勢。智能生活開啟協助老人照護的美好整合願景,藉由IoT(物聯網)與Big Data(大數據)技術的整合,將各項智慧設備以物聯網之技術串連產出有價值之資料,並且經由大數據的平台的分析數據提供最完整與即時的服務渠道與需求資訊。

強化個案資訊整理  提供精準、即時的服務

在管理上,照護服務單位最痛苦的莫過於個案資料的雜亂。服務的核心是個案,若個案無法有效管理時,納入越多的服務、越多的設備,只是讓混亂擴大。因此,將個案長輩資料建檔整合到單一帳戶資料庫中,再將感知訊號、服務紀錄、客服紀錄及長輩/家屬聯絡簿等相關資訊,整合至同一會員帳戶,讓資訊與服務能達成連續性,確保資訊傳遞完整性,進而降低服務失誤之風險與可能性。

完成個案資料的歸戶之後,等於把基礎站穩,後續將「日間照顧」、「喘息服務」與「居家照顧」等工作項目的服務記錄也一併透過代碼定義匯入系統,讓服務人員在照護過程中,可以將資訊與照顧狀態反映給上層督導、管理階層,並透過與不同裝置介面串連,適當地取得服務人員所需的最新、最正確資料,提供最即時的訊息,並強化客戶端的服務體系。

台灣受恩的日照系統。(圖片來源/台灣受恩)

將科技納入照顧工作環節

而在服務內容的協助,整合接收資訊的IoT裝置、照護紀錄保存以及醫療緊急通報作業。

因為老人家在日間照顧中心活動,可能會走動、運動,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中心應能從活動監控的異常警示發現,並即時給予適當的照顧與處置。緊急狀況發生時,我們的系統會立刻派送聯繫訊息到相關處所,例如受照顧者的家屬的行動裝置或家中,以便他們能夠立刻因應老人家的需求。

當然,定期的血壓或是相關身理數據收集與分析也是必要的。我們的數據中心會根據日間服務中心登錄或是傳送過來的相關資料,收納到巨量資料庫中,以供後段的服務作業,或是報表服務所需提供來源資料。

此外,由於日間照顧中心也提供喘息照顧的服務,針對這類短期對象,平台的帳戶開通、相關數據管理以及長者於照顧期間的需求會更具彈性,但所有照護資料仍會建檔,如果喘息服務的水平素質受到認同,未來家屬仍會不定期將長者委託到日照中心,因此,點狀式的資料收集仍是必要的。

台灣受恩的「智管家」日照管理系統,可為每日工作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圖片來源/台灣受恩)

建立管理標準  提供個人化照顧模式

管理標準的建立與品質的提升,首要建立規矩,要建立規矩,就必須蒐集足夠的資料作為佐證。因此,第一步建立標準的參考依據,蒐集服務管理、出缺勤管理、服務紀錄、績效管理、統計分析,然後再與前端IoT智能設備及生理量測設備整合,持續收集被照顧者生理數據,依據蒐集進來的各類資料,分別設定警示、分析指標,依據關鍵與重要性,給予不同的關切與評量,建立被照顧者個人化的照顧模型,輔助照顧員/居服員照顧長者。輔助功能包括照顧作業提示、異常行為警示與宜居環境調控等功能。

決策者最怕蒙著眼睛做決定,一個好的決策需要參考許多輔助資訊,協助管理者在具備洞見的狀態下做出明智的決定;智慧應用的分析目標就是決策支援輔助,完整的蒐集數據,分析統計後提供給照護單位有效且具價值的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