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給外界「中高齡」、「二度就業」印象的長照行業,年輕、高學歷的經營者原本就稀少,臨海長照體系執行長邱裕恩擁有留美的高學歷,頂著美國會計師光環,為了接棒父親的醫療事業,放棄了開設會計事務所的規劃,毅然決然帶著太太林真汶返台,心中也逐漸浮現了長照發展的願景,耕耘大高雄,積極拓展長照版圖。從護理之家、居家服務到日照中心的多元服務,夢想正在起飛。
臨海長照體系成軍於 2015 年,算是相當年輕的長照機構;但在高雄小港地區,「臨海」這個品牌卻是老字號。早在 1984 年,邱裕恩的家族在臨海工業區附近成立小港區第一間醫院——「臨海工業區附設綜合醫院(後改名為臨海醫院)」,比第二間醫院早了十幾年,是當地備受信賴且具規模的地區醫院。長期耕耘、服務在地,邱裕恩的家族也是在地知名的醫療世家,父親邱永豐在台南、高雄曾經營數家醫院,大伯邱永仁是留學日本的腎臟科醫師,也曾擔任立法委員、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家族在高雄頗有影響力。
邱裕恩雖然沒有走上醫師之路,回來承接家業時,因為預見高齡化社會醫養結合的趨勢,率先接下臨海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的整頓業務,而這也成為日後邱裕恩長照之路的起點。
蓋自己夢想中的日照中心
我們在鳳山運動園區旁的臨海日照中心採訪邱裕恩,嶄新的獨棟華廈大樓,優雅簡約的建築風格,外觀不像是傳統的長照服務機構,這裡是臨海長照版圖的最新據點。不僅鄰近捷運站,地處鳳山蛋黃區,也是往來屏東與高雄的必經樞紐,交通相當便利。
「我們跑遍高雄各地、看了很多點,都找不到心目中理想的日照中心,」邱裕恩夫婦乾脆自己來,整棟建築物從規劃到實現花了 3 年時間,設計構想也是出自這對夫妻,當中,許多設計巧思大膽挑戰建築師的美學思維。
像是邱裕恩建議「窗戶挖大」取代設計師所提的氣派形象牆,原本遭到打槍。邱裕恩解釋,整棟大樓從室內到室外全採無障礙設計,每側對外樓面大手筆地保留大空間陽台設計,「可作為逃生避難的等待空間,也可以讓長輩享受戶外盎然綠意,」邱裕恩侃侃而談從「使用者需求」出發的理念。他並進一步指出,大面積對外窗有助於空氣流通及飄散異味,明亮的自然採光亦可增加愉悅感,設計師也不得不佩服他在建築與長照的理念與專業。
「從蓋房子時就預想如何經營,」從邱裕恩對建築的設計規劃,多少也可窺探他們的超前部署,例如彈性隔間、中島廚房預留明火和暗火等,為之後日照中心的無限可能預留伏筆。
邱裕恩講得頭頭是道,本行是會計師,對於建築業原本一竅不通,如今卻熟稔施工進度、工法與品質,其實都是為了深入經營長照事業。2015 年興建橙田護理之家大樓,為瞭解建築的大小問題,能夠與工地主任有共通的語言,跑去研修工地主任的專業課程,一點一滴從基礎學起。對於建築設計,他比別人更在意永續發展與建物安全,這樣的堅持其來有自,幾年前經營良好的臨海醫院正是因建築法規問題而不得不暫時按下暫停鍵,是他心中的痛。
「建築師都很忙,不會只專注我們的案子,要掌握進度,就要自己也會。」為此,邱裕恩也特地花時間去上繪圖軟體 Auto CAD 訓練課,遇到不符合長照需求的設計,先自己修圖再跟建築師討論,加快溝通速度。
過往會計訓練養成的數字敏銳度及嚴格的成本控制,這時也發揮作用,為了「精準」控制進度與成本,邱裕恩從材料源頭下手,包括自己訂磁磚、找黏著劑等,省去中間價差,也讓整棟建物造價遠低於預算,在工作期程與營造成本上精準掌握。
父親的一句話觸動心弦
這條路其實不在邱裕恩的人生規劃。2012 年,剛在美國唸完會計和醫管研究所,他欲留在美國開設會計師事務所。當時臨海醫院院長、邱裕恩的父親邱永豐希望他回台灣承接家業,這讓身為長子的他陷入大半年的掙扎拉扯。「為養你長大的台灣土地盡一份責任吧!」父親這句話直接觸動邱裕恩內心深處對「家」的濃郁情感,於是毅然決定攜家帶眷回到台灣。
進入臨海醫療體系,首先接手臨海醫院附設護理之家,馬上面臨機構評鑑。為了全心投入讓護理之家能趕快穩定,他與妻子更直接住在護理之家斜對面宿舍,受父親「床邊交班」的身教影響,他們每天晚上跟著照服員一床一床地逐一檢視交班項目。面對缺乏制度的窘境,邱裕恩重新盤整,運用過去所學經營管理知識,導入品質與流程管理,「親力親為」帶著員工規畫年度目標、用專案控制時間和進度,建立標準化的 SOP,協助臨海醫院附設護理之家順利通過當年評鑑獲得甲等。
「回國後的前 3 年最辛苦,」他說。雖然唸過醫管,但在照顧現場仍是門外漢。「我當時都聽不懂什麼老人福利法、護理人員法,像瞎子摸象,」一旦下定決心,就會堅持做好的個性讓邱裕恩決定從根本著手,與妻子一起去上照服員訓練課程、考丙級證照。
護理復健優勢助出院
「我喜歡和老人家互動,」邱裕恩逐漸發現自己很能融入長輩的世界,每天和長輩打招呼成為其日常,他也發現長照市場需求龐大。於是觸發他決定在小港醫院附近籌設護理之家,2015 年,邱裕恩長照版圖中第一塊拼圖「橙田護理之家」開業了。
奠基於臨海醫療體系的背景,讓橙田護理之家先天上就具備「護理」和「復健」的優勢,在移除管路、術後照顧以及突然中風亟需把握前 3 個月復健黃金期這些項目,逐漸做出口碑。
曾有因公受傷而插著 3 管(鼻胃管、尿管、氣切管)的外籍勞工,在橙田的照護下康復出院,「他們老闆超開心的,還問我們可否簽訂長期合作契約。」邱裕恩難掩興奮地說,「看到住民成功移除管路並順利返家,是最高興的事情。」。
除了企業行號,也有臨海長照自家員工,甚至幫臨海施做工程的工班都將長輩送來橙田,因為「橙田的照顧很實在」。這讓夫妻倆特別有成就感,「品質要好,成本就會高,我們用 SOP 去降低成本,照顧服務卻不打折。」累積之前的經驗,邱裕恩走出自己的獲利模式。
口碑發酵 延伸居服、日照
集團資源成為臨海長照獨特的競爭優勢,也打造了堅毅的服務品牌。由於長照 2.0 政策施行,加上護理之家的照顧口碑良好,許多康復離院的住民和家屬紛紛詢問是否有專業到府服務的居家照顧服務員,於是在 2017 年成立臨海居家服務,一開始服務範圍為南高雄,之後擴展至苓雅區與左營區。
不搶案卻能贏得信賴,「照顧品質」是臨海長照取勝的關鍵。許多照服員雖受過訓練也拿到證照,但一上戰場還是忍不住恐懼害怕,體系內的護理之家就是伙伴們快速累積服務經驗的前哨站。「照服員經過護理之家的訓練,就像護理師經過醫學中心的洗禮一樣,十八般武藝都會了。」臨海長照體系主任林真汶分析。
參訪國外經驗 發展品牌產業
因為從事長照,邱裕恩近年頻繁到國外參訪許多機構,美國「長照產業化」、日本「細膩、人性化的輔具」都是他眼中值得學習的地方,也讓他開始從產業化的角度思考品牌永續性。除了建構自身的長照服務特色,邱裕恩透過集團式經營,串連多元的長照服務模式,下一步計畫投入第三方服務媒合平台,延伸照顧觸角至全台。此外未來也希望連結到最初的起點,串連醫療資源,建立「醫養結合、在地照顧」長照一條龍模式,讓臨海的家業脫胎換骨。
這條返家接業之路,邱裕恩走了將近十年,通往的,不是父親原有打下的事業江山,而是屬於自己的夢想版圖。
臨海情深 夫妻同行創業艱辛路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股溫柔從容的力量,成為其最安心的支柱。」邱裕恩也不例外。在開創事業的打拼過程中,除了母親「親力親為、追根究柢」身教引領之外,妻子林真汶更是一路相伴、相挺的親密伙伴。
「我有點被騙了,」訪談時,總是在旁扮演後援角色的林真汶笑著抱怨。林真汶的父親在台中執業當醫師,身為父母掌上明珠的她與邱裕恩在美國念書時,就已經拿到美國會計師執照,返台後,原以為只需花半年時間協助當時的臨海醫院通過評鑑即可回歸本業,邱裕恩卻繼續以「長照是未來產業」極力說服她一起投入。
「照服員」與「會計師」在社會職業聲望處於高低兩端,不僅林真汶自己掙扎萬分,母親更是難以接受地大聲反對:「花那麼多錢讓妳去美國念書,妳要去當照服員?」投入長照後,為了深入瞭解護理工作,邱裕恩又問她要不要讀護理?這次她足足抗拒了「5年」之久,直到夫妻倆在橙田護理之家的經營上,因「護理」與「長照」之間缺乏共通語言,為了突破中間那道看不見的「隔絕的牆」,這次林真汶自己下定決心投入唸護理系。
「第一年是最難的,真的唸得超痛苦。」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從小到大很會念書,但跨入全新的領域仍有許多需學習和克服之處。印象最深刻的是上解剖課,同學們神色自若,「半路出家」的她,唸著往生咒,解剖青蛙的手抖到不行。除了艱澀的專業課程,有時還得放下作業,幫邱裕恩檢視建築契約、標單附註等;辛苦了3年,去年終於拿到護理師證照,「當下很辛苦,但走過之後,回頭去看,都是養分!」她說。
打造臨海長照體系,邱裕恩敢拚敢衝,妻子的輔助,讓他的長照之路少走許多冤枉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