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耆老林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 楊慧貞
面對「老」的樣貌應該是什麼?刻板印象中,老等於體弱多病、無解決問題能力、社會負擔、無工作能力?耆老林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楊淑蘭於2011年無意間看到一篇「對老看法」文章,思索著為什麼母親因父親過世及婆婆因公公過世後,兩老身體功能良好,卻開始足不出戶?尤其婆婆晚年還得重度失智症,面對「老」非要如此無奈、壓抑嗎?
楊淑蘭沒有傲人學經歷,在臨床當了8年護士,跟許多護理人員一樣婚後無法繼續輪班,選擇了以家庭、孩子為重,轉眼當了23年家庭主婦,也培養了12年花藝教授,可說是人人稱羨的醫師娘。本可為自己50歲後人生與先生享清福,卻堅信「老」應該可以有不同樣貌,一頭栽進規劃心目中「老」的樣貌,人人笑她傻,但她相信一定可以改變!憑著一股熱忱,在先生支持下,開始創建耆老林事業-俱樂部、學院、社區、餐廳、群英合作之五大方向藍圖,從健康促進到後續照顧,提供人生迎向「老」的一站式服務,期望為「老」創造不同樣貌~活力、自主、有尊嚴,愛上自己老年生活。
6層樓的房舍 孕育世界肯定的失智照護環境
耆老林以一棟14年老房子打造出發,在90年代,當時台灣對日照中心尚無明確長照機構籌設法規,但楊淑蘭深信環境建構對人的重要,因為環境不僅支持生活照顧的提供,更直接影響人的健康與服務的品質,籌設期間參訪日本、澳洲等國家,整個房舍雖只有6層樓,卻花了4年興建與整修,仔細規劃每個細節、每個動線,只為打造符合台灣本土的日照中心,雖然稱不上富麗堂皇,卻發揮護理本質以人為中心思維,並善用其美學專才,將耆老林建構極具溫馨、自在環境。
耆老林終於在2015年10月優先以自費式日照俱樂部正式啟用,不僅於2017年榮獲無障礙友善環境優等獎,並於2019年衛福部邀請澳洲教授(Dr. Richard Fleming)來台教授失智友善環境設計評估,即以耆老林為失智者環境設計指標原則之示範場域,當時即深受 Dr. Richard Fleming 感動及讚許,更於翌年2020年受邀投稿,耆老林建構之失智友善照護環境為台灣唯一代表刊登於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20 的肯定殊榮。
以多元課程、模組豐富長輩生活
耆老林除了環境硬體用心打造,更重要是以愛用心於每位長輩照護,照護核心以人為中心,重視長輩體適能,因為維持好的體能才有能力自主、進而活力有尊嚴。因此耆老林團隊於2017年推展社區服務,申請設立巷弄長照站C據點,並開發預防延緩失能、失智方案-『活力有GO讚』模組(通過地方 CL-01-0073 及中央 CL-01-0218 核准),以體適能訓練為主軸,強化肌力訓練、認知促進、口腔保健、膳食營養、社會參與等訓練成效;同時導入 FINGER 模式之多元課程,如:音樂輔療、打擊樂、韻律、太鼓、皮影戲、素描、桌遊、禪繞畫、故事讀本、戶外課程等安全、有趣、有效之多元課程,所有課程聘請專業師資帶領長輩學習,讓照護專員能更專責盡心於長輩照護,並於2018年榮獲臺中第一屆金照獎-卓越C據點團體獎。
耆老林日照俱樂部在照護服務對象以失智症會員為主軸,主因失智者一直是照護體系的弱勢個案,除了長久被汙名化,更常因家庭不理解或照護方法錯誤,造成許多衝突或照顧困境。在服務的會員中,則以失智個案占多數,多因家屬束手無策或一般照護場域無法照顧而輾轉到俱樂部來。
在失智照護,耆老林從人的角度了解照顧,導入英國 Dr.Tom Kitwood 所提倡的以人為中心的照顧理念,並參考挪威 VIPS 以人為中心的失智照顧系統,考量失智長輩個別需求、提供客製化的照顧、培養社交環境來維持人際關係等,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護。
楊淑蘭回憶俱樂部第一位會員則是個重度失智陳奶奶,未到俱樂部前經常外出遊走、時序混亂、易怒、至警局報案(懷疑外籍照服員是壞人)等多重精神問題行為,讓家屬深感困擾,參與俱樂部照護後,晚上回家睡眠品質變好,三年照護期間其精神問題行為之嚴重度及頻率大幅改善,雖然失智病情程度後續仍日益退化嚴重,當時身體非常虛弱,日常活動皆需依賴,但卻能於往生前一個月仍參與俱樂部團體淡水季遊,在旅途沿路其臉上始終露出開心笑容,即便忘記吞嚥,直至往生沒有插管,對陳奶奶而言,雖忘記一切,卻安然、自在、尊嚴走完人生下半場,對家屬而言,更是沒有遺憾。
堅持每週帶失智者出遊 減緩失智退化
說起為失智症個案安排的團體短程週遊及長程季遊,更是耆老林堅持照護介入重要活動之一,因為許多照顧者總擔心帶失智長輩出遊,擔心失智者長輩走失、大小便、行為失控…等問題。
然而帶失智長輩出遊,能有效減緩失智退化,降低憂鬱情緒,又能讓照顧者放鬆身心,紓解照顧者壓力,所以耆老林自創立5年多來,每週都帶著失智者出遊,從出遊行前場勘、規劃路線、選擇友善場所、出遊地點廁所位置、標示、無障礙設施等,到預防走失措施、偕同人員職責分工與補位、準備外出萬用包、應付大小號之道,以及注意失智者的情緒等需精心規畫準備,雖然每次出遊都讓工作人員上緊發條,但看到每位長輩開心笑容及美好回憶一切都值得,更為下一次出遊安排充滿期待。
不斷突破 積極創建不一樣的老後生活
在照護場域即便失智者相較一般失能個案照護更加勞心勞力,但楊淑蘭更堅定以失智症個案為照護主軸服務對象,在考量90%失智症者多於家庭照顧,於2020年在衛福部支持下設立居家護理所,即是發展以失智個案為主服務對象,期望透過居家護理專業介入,提升失智家庭照護識能,並於2021年陸續設立居家式長照機構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致力推展居家式串聯社區之整合照護服務,其深信失智症者一樣可創造不同老的樣貌~享有活力、自主,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然而面對「老」並不等於「照顧」,應該往前延伸準備好自己的第三人生,唯有透過不斷「學習」是迎向健康老化重要法門,以重拾對生命的熱情,典藏自己的花樣年華。因此於社區推展上,於2018年與一群致力推動社區培力與學習服務的組織工作者,包括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從事健康產業或照顧服務夥伴,以及熱愛學習的民眾共同組成社團法人臺灣耆老林終身學習協會。
楊淑蘭同時被推舉為協會理事長,帶領著協會致力促進第三年齡層(或規劃準備第三年齡層)自主、自發之學習機會,協助規劃多元學習課程,包括教育研習系列-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人才培訓、醫事及長照人員繼續教育,以及創建三齡-斜槓人生、生命探索、社區發展等系列課程,增進學員強化社會參與及終身學習,辦訓之教學品質屢獲學員好評,亦於2021年通過 TTQS 評核肯定。
此外協會更將學習推展至社區,與陸府建設公司、惠來里希望之城社區管委會、大墩國小、李科永圖書館等單位共同合作,凝聚社區共識,將互助共好推及社區,以營造社區共學、共創及共好。
提起人生的畫筆 揮灑最美的老後畫面
一路走來,耆老林一步一腳印格外辛苦,但學佛的楊淑蘭總笑說,只要秉持初衷,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而面對嚴峻疫情挑戰,許多事業發展被迫停止,但對耆老林要開創目標並不因此停歇,她總期勉著夥伴們沒有時間悲觀,此時此刻耆老林更要把握這機會開創轉機,因忙碌一直沒機會發展的耆老林純粹餐廳啟動了,從提供長輩健康美味的外送餐食,看見長輩們的需求,接著緊鑼密鼓的籌拍運動影片,以協助在居家的長輩們於疫情的生活裡,依舊保有正常時序,延續著活力,追求著自主,繼續迎接著四季。
群英合作裡,感謝著許多志同道合夥伴認同耆老林的理念,正一同攜手持續為「老」創建不同樣貌。而人生有如繪畫著一幅彩圖,只要擁有活力、自主、尊嚴,我們堅信著當收筆的剎那絕對不會是黑色,因人人都愛上自己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