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次的惠民醫院護理之家護理長林姿妤,身著粉紅色的護理服走進會議室,她的精神奕奕感染著每個人。被誇讚看起來好年輕時,林姿妤笑著回應道:「年輕才有體力與動力做啊,照護是件辛苦的工作。」
惠民醫院護理之家目前有六位正職護理人員、照服員十六位,要照顧七十五位長者,如果算進排休人員,每人每班八小時平均要照顧十五位長者。
長照技能從自身經驗累積
林姿妤出生在台南、成長在屏東,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屏東完成,她自承念書時期成績不好,母親希望她能學會一技之長,所以鼓勵她去讀護校,「外婆是植物人,我母親全天候照護過她,所以自己對護理有粗淺的認識。」幸好林姿妤在醫院實習時,對針頭、血淋淋的場面並不害怕,這行飯就這麼穩定吃了下來。
但林姿妤並沒有選擇當醫院的護理人員,而是到護理之家工作,理由很簡單:「我喜歡老人,老人都很純真,而且在心靈方面需要我們。尤其老人是弱者,自主能力喪失了,需要照護人員的愛與關懷,老人們才會過得有尊嚴。」
林姿妤說,很多人會質疑她沒有醫院的經驗,但她反駁:「誰說一定要有醫院的經驗,長照才會做得好?只要有心,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得好。」
從零開始,重新學習
在臺南的德光護理之家工作六年後,有位澎湖的同學因為生產,服務的衛生所需要職務代理人,二○○七年林姿妤便到澎湖馬公第一衛生所工作,她回憶說:「明明知道只是要職代兩個月而已,但也不知為何當下一衝動,就先辭掉臺南的工作,隻身前去澎湖。」
林姿妤來到人生地不熟的馬公,只能住在衛生所樓上的宿舍,雖然是短期職代,但她個性就是「做什麼要像什麼,絕不馬虎」,二個月後,澎湖將軍嶼衛生所有個偏遠離島醫療計畫人員職缺,林姿妤就順勢留在澎湖,在一個小島嶼待了四年之久。「我母親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台灣的女兒怎麼可能在一個離島工作?
更令林姿妤母親驚喜的是,林姿妤不僅留在澎湖工作,而且在澎湖結婚生子。
二○一四年十月,林姿妤另一位同學問她願不願意到惠民醫院護理之家工作,林姿妤心想:在衛生所工作熟手輕鬆,薪水也穩定,將軍嶼景色美,簡直是天堂,為何要放棄?
「妳來,我教妳長照的知識。」林姿妤竟然衝著同學要教她新事務而心動答應,所有的親朋好友同事都想阻止林姿妤,甚至衛生所主管開出加薪的條件要留下她。「我不在意錢,我只在乎學習。」
剛到惠民醫院的林姿妤,完全不懂醫院的人事物。「說真的,我是離開天堂般將軍嶼的快樂日子,跌入未知的地獄。」
惠民醫院有它的歷史包袱,曾幾度由其他醫院介入或支援經營,最後才由靈醫會接手至今。所有新進人員都要重新爬梳每一階段醫院的歷史、信念。林姿妤表示,她雖然掛著護理長的職位,但也要從基層工作做起,「我是真心願意從零開始,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專業,重新學習不是壞事,尤其我是空降主管,大家都在看著妳有什麼能耐。所以我要跟他們一起做事,才能明白如何帶他們,說服他們跟著我一起走。」
萌生辭意仍堅持下來
每逢人手不足的狀況,林姿妤必須扛兩個時段十六小時的班,不僅要做清潔工作、護理工作,廚房沒人她還得去煮飯。她說,只記得過程但不記得痛苦,因為人要往前走,而且「我願意」。
因為辛苦,林姿妤的先生幾度勸她回家,當個人人稱羡的老闆娘,但她斷然拒絕,也告訴先生:「我們院長在這路上陪著我,我們還在努力,我們還在改變……」說到此處林姿妤語帶哽咽承認,當夜深人靜時她是軟弱的,但情緒宣洩後,總是要擦乾淚水,繼續往前走,「因為我捨不得這些老人家。」
撐到第三年,她本來決意要離開此地,此時執行長黃浩然神父和陳仁勇院長問其他護理人員說:「你們有看到護理之家的改變了嗎?是不是變得更好了?」大家紛紛點頭。
工作環境氛圍變好有目共睹,再加上由呂若瑟神父轉介來的和氣大愛團體到護理之家,協助傾聽陪伴無依的老人,林姿妤的心靈也被疏通,使她的辭意消散。
有尊嚴的老後
林姿妤坦言,在護理之家工作,不會有輕輕鬆鬆坐著聊天、滑手機的片刻,每天一早照護老人家的飲食、翻身拍背、漱口、洗臉、換尿布、下床活動等,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一天很快就過去。
「是很累,我告訴同仁,我們可以輕鬆過日子,但老人家就不會有好的尊嚴和品質。」所以林姿妤很疼愛並感恩護理之家的所有同仁和志工,因為他們的每一雙手、因為他們的每一顆心、因為每一個願意,老人家才能過著好的最後一段生活,他們才會有尊嚴、才會有愛,圓滿走完人生旅程。
林姿妤表示,惠民的護理之家滿床是九十床,但目前只有七十五床,是因為惠民不以賺錢為最終目的,以目前的人力來照護七十五位老人家,可以細微到檢查他們的耳垢挖了沒、指甲剪了沒、牙齒看了沒、衣服破了沒、心裡的需要被聽見了沒,「老人家的心身靈都會被照顧好,將心比心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林姿妤誠實直言:因為她自己也不要老年的時候過著沒尊嚴的生活。
週一到週五都在工作,林姿妤將唯二的休假日用來攻讀澎湖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的碩士班,「我沒有怨言,我甘願。」
林姿妤說,沒有時間陪家人,他們難免會有怨言,她曾深深地向先生致歉:「只有犧牲你,我才能成就護理之家。謝謝你原諒我,也謝謝你成就我做該做的事情。一個人來到這世上,肯定有他的使命,我必須做。」
有痛苦也有成就感,林姿妤毫不猶豫的說:「看見老人家的笑容,同仁志工的微笑,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一語至此,林姿妤激動淚再難止息。
林姿妤放棄緩和情緒,哽咽著一句句往下說,雖然沒有親眼見證到當年義大利神父到澎湖偏鄉,奉獻給無依貧苦甚至殘障的百姓,現今資源多,甚至有願景蓋新院區,只要她願意,只要看到她的工作團隊整體提昇,就是大家待在惠民最大的意義,「我們要堅持的,就是使命!」
(本文節錄自 天主教靈醫會《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公益新書|《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疫情之下,讓我們再次看見「醫療照護系統」的重要性,但現在澎湖
募款資訊|澎湖惠民重建計畫勸募資訊
臉書搜尋|澎湖惠民醫院-風沙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