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照顧》線上微論壇 台灣長照的借鏡!日本長照巨頭重整體系佈局因應新未來

《創新照顧》線上微論壇 台灣長照的借鏡!日本長照巨頭重整體系佈局因應新未來
2021/07/28
作者/專欄

後疫時代來臨,台灣長照產業如何快速調整自身體質以及經營模式「銀」向新未來?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秘書長黃毓瑩在侒可傳媒28日舉辦的線上微論壇中,完整盤點並精闢解析日本長照界的最新轉變,以及長照巨頭重整體系佈局以因應衝擊,值得國內參考借鏡。

侒可傳媒28日線上微論壇,邀請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秘書長黃毓瑩分享日本長照現況與介護生態系。(圖/侒可傳媒)

後疫情之下的整體營運環境轉變

擅長從數據和指標看趨勢變化的黃毓瑩在論壇一開始引用2014年日本創成會議資料指出,未來10至40年間,20至39歲年輕女性人口下降率若超過5成的地方政府,將有可能成為「消滅的城市」;在日本,這樣的城市不是少數也不是特例,而是正在發生的進行式。

一旦地方政府消失,服務設施數將會銳減,許多層面將受衝擊。她以北海道夕張市為例指出,該城市在2006年因人口減少而宣布金融崩潰,6所小學被迫合併成為1所,原本擁有200多張床位的市級綜合醫院縮減為僅有19張床位的診所,城市從業人員從400人銳減至160人,大部分舉辦會議、音樂會等的場所因此被廢除,許多居民被要求搬遷至具有城市規劃的市中心,以降低基礎設施的成本。而衍生而來的議題是,當嬰兒潮世代高齡者增加,而可支持銀髮族照護的服務人口數卻迅速減少,考驗介護服務的提供。

《創新照顧》線上微論壇 台灣長照的借鏡!日本長照巨頭重整體系佈局因應新未來
「環境正在改變」日本長照龍頭布局的轉變,為國內業者帶來新思維、新觀念的啟發。(圖/Pixabay)

2021年日本介護保險修正的5大主軸

日本介護保險是高齡社會的重要支持力量。黃毓瑩在論壇中提到,2021年日本介護保險將有以下5大修正主軸,包括:

1、強化對傳染病和災害的應變力:因應新冠肺炎帶來的重大衝擊,強化機構面對傳染病和災害的應變能力,以及對COVID-19感控預防的特殊項目,例如消毒。

2、推廣社區綜合關懷體系:當愈來愈多的高齡者躍過75歲門檻,失智的可能隨之升高。此次修正也致力推廣失智症的應對能力。所有長照服務中,凡不具醫療和福祉相關資格的員工都必須參加「認知症介護基礎研修」課程,充實臨終陪伴的應對,以及推動醫療與長照的合作,此外,強化居家服務、介護保險設施、高齡者住宅的功能與應對,以確保即使人口過疏的地區也擁有應有的服務。

3、推廣自力支援及重症預防:特別指定強化復健、機能訓練、口腔衛生和營養管理。其中,口腔衛生、營養管理的加成取消,將成為基本服務,並新增「復健管理計劃資訊加成」項目。此外,為防止臥床及重症比率,新增「自立支持促進加成」。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長照服務品質評價及長照科學化的趨勢,今年起新設立「科學介護推動制度」。

數字會說話!黃毓瑩指出,日本2021年新措施「科學介護」,在科學驗證的客觀基礎上,實施與指引長期照護服務;包括資料的整合、分析以及如何透過數據改變運作服務,甚至提供加值服務。而這項趨勢之後續影響值得持續關注,她認為,好的資料治理,將是企業營運基礎和競爭實力所在,並可望成為日後產業洗牌、整併和購併的武器。

4、介護人才的確保與介護現場的革新:為了留才,除了改善介護人員待遇與工作環境,減輕文件負擔和簡化程序,也鼓勵活用科技,以朝業務效率化、負擔減輕等方向推進。

5、介護保險制度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數據治理可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所在,黃毓瑩認為值得關注。(資料提供/黃毓瑩)

介護業者面臨的衝擊與因應

觀察日本長照現況,黃毓瑩點出2大問題,一為介護職員不足的問題日益嚴峻,工作未滿3年的員工佔全體離職者比重高達6成;二為機構規模愈小,收益率和薪資水準愈低。針對人力不足的議題,她指出,政策重點在於改善工作環境、待遇、雇用外國人才,以及透過ICT的導入,包括感測器和機器人等,減輕護理人員的身心負擔,同時可維持照護品質與營運量能。而針對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她指出日本政府透過政策工具和手段、從誘導到強制,包括鼓勵自主合併、彼此結盟合作等,目的就是希望介護服務經營主體走向大規模化。

異種行業加入照護業界

壽司連鎖廠商也能成為長照業者?在日本,保險、醫療、教育等業者跨入長照領域已有例可循,而目前有更多的業種躍躍欲試,例如餐飲業者、婚喪喜慶服務業、房地產開發商等也都紛紛加入照護產業,從日本發展可以看到愈來愈多的異種行業加入。黃毓瑩提出了一個開放式想像空間,她指出,以往大家看長照的跨業合作都從比較單一的角度來看,而事實上,每個經營者所想像的未來老後生活,將會反映在其事業體的經營模式上面。

「執行環境正在改變」黃毓瑩提醒,從日本長照龍頭布局的轉變,為國內業者帶來啟發,她提醒,切忌齊頭式平等,建議事業線仍應有主、次之分,此外,數位能力應著重規模化能力的建立,而跨域人才的掌握則可望成為勝負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