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菁專欄】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破解照護迷思從這一本書談起

【陳乃菁專欄】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破解照護迷思從這一本書談起
2021/09/09

9月是國際阿茲海默氏症月,依循往例,我在9月前夕以出書來分享照護心得,新書名為《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特別強調的是照護父母時,上下兩代容易起爭執,大家都堅持是基於善意,卻可能忘了儘管是出於善意,還是會有思考盲點。

書籍出版後,親朋好友們好奇為什麼特別想講「盲點」,於是我告訴他們,一個多年前經歷的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我不是以醫生的身分,而是從患者的角度有了新發現。

從患者角度  看見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思考的不同立場

那年,我有個小病必須住院幾天,一進入兩人房,看見隔壁床上躺了位老婆婆,床旁一位中年婦女馬上來打招呼,她是隔壁床婆婆的女兒,她不好意思地說,母親老了,生病期間情緒煩躁,用台語說就是會「很灰」。她擔心這幾天會吵到我,請我多多見諒。

我沒透露自己是長年看顧失智症患者的醫生,患者中多半是被大家描述為「吵鬧的老人家」。我笑瞇瞇地安慰說:「沒事,我很耐吵。」我當時心想:「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趁此機會能用同房患者的角度觀察,我歷經過那麼多高齡患者,應該早就不怕吵鬧啦。」

當晚我做足了心理準備,意外的是隔壁床老阿嬤整夜都挺安靜的呢,她多半在睡覺,少數幾次出聲,都是為了要跟女兒說想上廁所。

阿嬤說:「我要下床尿尿。」

阿嬤的女兒馬上反對:「危險啦!不要啦!」

頭一回母女拉鋸時剛好有護理師進來巡房,護理師主動說:「沒問題,我來幫妳們,一起讓阿嬤下床尿尿。」於是阿嬤的女兒和護理師一人一邊撐著阿嬤下床到廁所尿尿。

等阿嬤躺回床上,做女兒的忍不住碎碎念:「妳年紀很大,又沒有力氣,不要下床、在床上躺好就會很安全,但是我怎樣講,妳都講不聽,一直灰,我這樣是要怎樣照顧妳啦!」

阿嬤沒回話,不知是倒下就睡,或者乾脆裝沒聽見,總之病房中大家都安靜的睡了幾小時,直到阿嬤再度出聲說要下床尿尿。

阿嬤的女兒大聲說:「妳有包尿布了,在床上尿啦。」

阿嬤堅持說:「我要下床尿尿。」

母女爭執不休,又是靠護理師伸出援手讓阿嬤下床,做女兒的嘴上依舊叨唸:「年紀大了,怎麼都聽不懂,一直要下床尿尿,叫她在床上尿都不要,一直吵著下床。」她的怒氣持續到隔天早上還沒消散,一看到醫師來查房,馬上抱怨:「我媽很灰,晚上都不睡,醫師啊。你看是不是要開點藥物讓她睡覺,不然她會一直吵著要下床尿尿。」

【陳乃菁專欄】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破解照護迷思從這一本書談起
照護爭執常使家庭成員間關係緊張,兩代之間的問題更是難解。(圖/piqsels)

聽到這裡,躺在隔壁床上的我,以同房病友的身分應該可以說說話吧。於是我委婉的開口:「其實啊,阿嬤沒怎麼吵鬧啦,昨晚我感覺她只有在想上廁所時才會講話,其他時間都在睡覺。她出聲音都是想表達想法,她希望能下床上廁所。我算過啦,昨天整夜算起來也不過兩次說要上廁所,所以阿嬤算不上很灰喔。」

事後我把阿嬤的女兒拉過來好好說話:「小姐啊,我跟你說,我們每個人在無意識的時候是有可能不由自主地就尿在尿布裡,但是只要一個人還能清楚地表達意願,表達想下床去廁所尿尿,我們應該可以幫助她。例如可以慢慢幫你媽媽復健、讓她的雙腳有力,讓她回復能自己下床走路的能力,之後自己去上廁所。如果因為怕她跌倒就把她困在床上,要求她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這不是好辦法。」

「你換個角度想想。若妳媽媽全部聽你們的安排,凡事都逆來順受,相信不用多久,她就會真的開始四肢萎縮、整天臥床囉。這樣的媽媽是安靜了,但真的會是你想要的媽媽的樣子嗎?難道你真的希望醫生開安眠藥,讓你媽整天昏昏沉沉,除了睡還是睡?」。

【陳乃菁專欄】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破解照護迷思從這一本書談起
破除照顧迷思,讓照顧者與爸媽的關係不再冰冷。(圖/Pixabay)

我口氣一轉,針對她內心的憂慮說:「我知道你很擔心媽媽上下床吵到同房的人,可是大家都能體諒。因為大家都會想到,等自己到了妳母親的年紀,也會想要到廁所尿尿,而不是躺在床上尿在尿布裡面。所以妳不要為她夜間說話而擔憂,反而要理直氣壯啊。因為若真的為了怕吵到外人,結果媽媽反倒無法做想做的事,心情不好身體退化,這就更不好了。」

這位關心媽媽但用錯方法的家屬的確有把我的話聽進去,接下來的住院期間,我開心地看見母女兩人相處變得融洽,她的確是出於善意,可是好心也會辦壞事啊,這就是我說的照顧的迷思。

那回住院期對我來說真是特別的經驗,有機會以患者的身分來看見事情的另一面。我忍不住揣想:多少次家屬來到我診間內抱怨說老人家很吵?可能從老人家的角度來看根本不是這樣呢。

破解照顧迷思   提出專業解方 

於是我開始回想,這幾年經歷過的類似患者和家屬,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照護的迷思,抓到時間空檔就慢慢寫,時間久了累積了許多細微難辨,卻又十分重要的兩代間在照護的迷思。剛好遇上寶瓶文化出版社來邀約出版,他們認為高齡社會下,子女照顧老父老母個過程中可能心意滿滿、卻忘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父母的意願,於是水到渠成,《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這本書上市了!

這本書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傳遞照護理念,在照顧的過程裡,擔起照顧工作的一方,不論是家屬、機構內的照顧人員,或是每天在多個家庭間奔走的照顧服務員,都可以設身處地為長輩著想,多一分耐心聆聽對方的要求,讓老人家在衰老過程中感受到愛,也感受到尊重。

多少老人家將心願努力說出口了,得到的回應卻是「你不懂啦,我是為你好」,滿腔勇氣和熱情瞬間被打消,從此後成為家中安靜無聲又不快樂的孤單身影。

透過這本書的出版,我試著想幫這群苦於病痛和老衰的年長者們說說話,希望為人子女們能體會到,別看長者們是被尊稱為父母親的身分,其實多少父母到了晚年,仰賴子女照顧時,頓時間失去說話的餘地,多少老人家連表達自己的想望都不敢,怕晚輩覺得自己不知好歹,即使將心願努力說出口了,得到的回應卻是「你不懂啦,我是為你好」,把他們滿腔的勇氣和熱情都一瞬間打消了,從此後成為家中安靜無聲又不快樂的孤單身影。

希望透過這本書,為人子女們能看見、聽見、真實體會老父母深藏內心的盼望,希望我們都能破解照護迷思,以雙方都舒服的方式來一起走照護之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_
圖/寶瓶文化

書名:「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作者:陳乃菁

出版社: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