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醫療、雲端應用產品日新月異,智慧科技也應用在巷弄長照站,例如生理量測整合運動設備,根據長者健康狀況適時調整運動強度,落實健康促進。另一方面,醫院協助成立的巷弄長照站,也可見到導入智慧照顧模組,提供資訊系統串接醫院內部資料庫,整合長者在據點與日常生活記錄的生理數據,搭配長者在醫院相關紀錄,透過AI技術來管理和預測長者健康狀況,達到預防延緩失能目標,讓長照柑仔店轉型社區的智慧健康站。
資料串接醫院與家庭 提供長者生活方針
高雄市立旗津醫院在2020年執行「健康福祉計畫」,把長者在醫事C據點定期測量生理數據、失智量表和衰弱量表、醫院健康檢查資料、就醫資料和在APP記錄的自我檢測數據等,彼此串接到緯創建立的雲端平台,再整合至醫院資料庫運用AI評估疾病風險,預測與管理長者的健康狀況,解決在地健康需求與問題。
藉由長者在C據點的生理資訊串接成大數據,建立完整照護模式落實健康促進。
旗津醫院院長蔡忠榮表示,站在醫院端來看,藉由蒐集長者量測數據與日常生活情形,串接形成大數據,一旦發現長者生理數據出現異常,醫院就能立即提醒他們就醫或檢查,從數據來提供建議,例如改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或改變運動方式等,建立完整照護模式來落實健康促進。
智慧量測一把抓 降低錯誤風險
在過去,據點人員大多以手抄記錄長者的測量數據,接著在紀錄表單尋找長者名字,最後輸入數據,中間至少須歷經3次數據確認,也容易發生誤植情況。因此,C據點導入智慧生理量測設備,測量結果就可自動儲存,減少人力抄寫時間,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擁有自動傳輸功能的血壓機、血糖機,以及測量肌耐力的設備等。
不僅如此,市面上出現進階版「一站式量測設備」,同時測量心跳、血壓、體溫、體重和體脂肪等生理數據。目前,部分C據點也建置此設備,例如新竹市福祿壽長青協會C據點則建置高登一站式健康量測站「HCare3」,可以同時測量12項生理數據。
另外,有些據點由於人力不足,據點人員需要在同一天前往多個據點來提供量測服務,或者是據點位處戶外,不適合存放大型或多項儀器,因此導入攜帶型量測裝置,例如英華達的「全家寶」。
運用QR Code等多元管道建立個人化資料
為了加速記錄長者的個人化數據,許多據點會為長者製作專屬QR Code來識別身分。長者在量測時掃描QR Code,直接輸入個人健康資料,長者也能利用掃描QR Code檢視自身生理數據。
此外,也有透過人臉辨識系統建立資料,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智慧陽光共學中心的巷弄長照站,便採用過機器人Zenbo人臉辨識系統;旗津醫院醫事C最早導入的血壓測量小站,則是利用健保卡建立個人健康資料庫。
科技結合運動預防與延緩失能
運動健身往往是巷弄長照站的重要任務。衛福部在2021年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補助計畫」後,也有C據點申請此計畫來建置智慧運動設備,例如旗津醫院近期向資策會導入健身鏡,開發更多元運動課程,記錄長者運動狀況和修正運動方式等,主要是希望長者培養運動習慣。
另外,員林基督教醫院康年學苑則利用「SODA認知訓練機」,訓練長者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與記憶力等。但是,目前多數C據點仍著重建置智慧運動器材方面,導入認知訓練相關科技應用較少。
「科技只是輔助工具,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互動。」
現今越來越多據點開始導入科技設備,除了減少人力負擔外,也強化健康促進功能,但蔡忠榮認為,科技需要有「溫度」,並非在桌上放置平板電腦,讓長者填寫資料與記錄生理數據便結束,或者面對健身鏡的虛擬人物來運動,C據點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長者與人的交流,「科技只是輔助工具,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互動。」
更多照顧產業訊息,敬請點此訂閱創新照顧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