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前線】科技防疫 守護機構環境

【科技最前線】科技防疫 守護機構環境
2021/10/26
作者/專欄
後疫情時代,清潔消毒與感染管控成了機構的日常必要之工作。然而,機構工作事項繁雜,無法隨時管控環境現況,為了能夠降低人力負擔,借重科技協助偵測環境品質,以及追蹤長者健康與活動狀況是首要之務。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長、愛愛院秘書施定宏表示,疫情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為了因應居家上班、停課不停學和社交距離等概念,加速科技轉型、數位轉型的步伐,機構也有必要調整原有工作方式。

為了降低染疫風險,也是因應科技趨勢,不少機構逐漸採用非接觸式科技產品、環境感測與消毒設備。例如清福養老院護理之家採用消毒機器人,既節省人力也能有效率地清潔消毒;新保枋橋日照中心、仁德護理之家、國泰護理之家、大仁康復護理之家與忠孝護理之家等機構,也在今年3月建置FusionAir智匯環境淨化系統,監測室內空氣品質。

【科技最前線】科技防疫 守護機構環境
清福養老院導入MSI消毒機器人。(圖/微星科技)

空氣監測防染疫 結合AI 淨化環境更聰敏

觀察目前機構的環境,由於台灣住宿型照顧機構規模偏小,再加上院內長者的抵抗力偏低。一旦長者染疫,在空間狹窄情況下,機構容易發生群聚感染,連帶影響其他照顧人員和家屬。

市面上可監測空氣中細菌、黴菌與病毒量的感測器不多,大部分感測器主要以監測PM2.5、PM10、CO2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等空氣因子為主,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理事長鄭仁雄說明,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降低染疫風險,雖然照顧機構無法建置監測COVID-19病毒量的感測器,但可利用監測CO2、PM2.5數值,間接反映室內空氣品質流通的情形,成為監測病毒的替代方式。

【科技最前線】科技防疫 守護機構環境
長照機構導入空氣環境偵測系統。(圖/群邁科技)

為了預防長者感染,除了利用酒精、次氯酸水清潔環境外,也有業者開發提供過濾空氣、消毒功能的科技設備,包括空氣清淨機、UVC紫光燈、室內環境淨化器和消毒機器人等,甚至有些設備結合感測器,自動偵測到空氣中有大量有害物質,立即發出示警,並同步啟動清消設備的淨化功能。

群邁通訊軟體研發中心經理吳光輝提到,機構人員不僅可以自行設定時間,加強、維持或降低特定時段運轉效能。智慧系統也可根據不同時段偵測的空氣品質狀況,利用AI方式自動調整運作強度。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設備的殺菌功能會影響人體健康,必須清空全部人員才能執行,但現今設備盡量避免傷害到人體,在設備上安裝鏡頭來偵測,當偵測到人體會自動關閉紫光燈的燈蓋。

微星科技客製化產品事業本部業務課協理黃亞密解釋,雖然UVC的波長只會殺死人類表皮上的病菌,不會深入真皮,但避免傷害人體皮膚,以及造成長者緊張,目前他們開發的消毒機器人就增設2台攝影機來偵測。

生理感測即上雲 資料追蹤有效率

科技防疫不只從事環境清消的工作,掌握照顧機構人員的行動狀況也是防疫重點,可追蹤感染源並切斷傳播鏈。為了避免接觸與強化防疫,現今許多店家、車站建置體溫偵測酒精噴霧機,同時掌控進出人員體溫狀況,也一併透過感熱方式來提供酒精消毒,甚至有些機構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結合體溫感測器加強門禁管控。這些產品凸顯在後疫情時代下,「健康防護」也是開發門禁管理設備必要因素。

此外,例行監測與記錄機構住民的健康狀況,也可視為平時防疫的重要工作。今年5月愛愛院爆發染疫的經驗,後來處置迅速也是靠平常的記錄工作。

施定宏指出,愛愛院平時量測長者生命徵象後,直接上傳雲端系統,再透過護理資訊系統(NIS)整合資料。長者若緊急送醫後,其就醫需求轉介單就可串聯長者資料。他也補充說,當初愛愛院染疫,接受衛生單位疫調時,機構人員就可透過NIS系統,快速呈現了確診長者的生理數據與活動追蹤,整個流程不到5分鐘。

「NIS系統不僅提供了完整資料,也可加速疫調速度。」一場世紀疫病改變了人類社會,科技協助機構防疫,提供長者安老安全的照顧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5期創新照顧雜誌

更多照顧產業訊息,敬請點此訂閱創新照顧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