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只是跨國界的共通語言,更是能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但專業照顧者們若想以音樂陪伴長者,該如何規劃呢?這本《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以音樂為主體,結合多元藝術的創意教學,是照顧夥伴們的武功秘笈!本書作者林瑞薏不僅為教育部樂齡學習中心核心課程規劃師,更有豐富的教學及長者活動帶領經驗,書中不僅提供樂器或設備預備、曲目挑選、對象評估與指導介入的方法,在編排上也貼心地依照難易度區分章節,可依長者能力調整選用,讓長者開心活動的同時,也能訓練肌肉與認知能力,健康慢老!尤其推薦給社區據點、日照中心與失智據點的夥伴閱讀,一同感受音樂照護的力量。
教學內容
一、音樂深呼吸與歡迎歌
1.《薩提:吉諾佩帝第一號》(Erik Satie: Gymnopédie No.1)
基礎:
隨樂在空間走動,配合呼吸做肢體的擺動。
進階I:
音樂結束後深呼吸數次,選取此刻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情緒卡」,這樣的心情會想到哪首歌或音樂?若干長者自由分享,大家陪他試著把歌曲一起唱出來。
2. 歡迎歌:《歡喜歌》
基礎:
唱歌詞、同步在大腿上拍旋律的節奏。老師以鼓打出音樂的大拍。
進階I:
分兩組,邊唱,第一組邊手拍音樂第一、三拍,另一組拍第二、四拍。
進階II:此文省略,詳見書籍
二、歌曲教唱與音樂律動 (音樂結構AB二段式)
1.《是愛》
基礎:
隨音樂節奏的速度做「十巧手」的運動,增進血液循環,兩句換一個動作。
進階I:
- 以Bum模聽唱旋律數次,分段練習。以旋律的節奏唸詞、同時雙手在大腿上拍出節奏。加入音高唱歌詞。
- 複習唱大調主音、屬音和弦及音階。
2.《約翰·帕海貝爾:D 大調卡農》(Pachelbel's Canon)
基礎:
圍圈站,播放音樂聆聽主題數次。以主題的特性「等長的節奏、穩定的速度、圓滑的樂句、一個音階內的音域、四度音程……」,在每次主題重複出現時,每人輪流做出對音樂感受的創意肢體語言(重複28次),輪完可以兩人為一組繼續做。
進階I:
- 自由分享過程中的感受,和從欣賞別人的肢體語言中看到了甚麼?音樂元素、藝術美的原則或任何肢體的表達。
- 音畫欣賞
三、音樂作畫
《德弗札克:羅曼史》(Dvorak : Romance for piano and violin, Op.11)
聆聽音樂,將聯想的畫面,在小麻布袋上黏貼毛線,製作一個獨特可在生活中使用的創意提袋。完成後分享過程中的感受與遇到的困難,一起拍照留念。
學員製作獨一無二的胚布袋,為平凡的提袋注入新生命,環保又實用。(圖片提供/林瑞薏)
四、樂器合奏
《頑皮豹主題曲》(The Pink Panther Theme)
基礎:
聆聽音樂數次,以雙手拍出特別的循環節奏。(第七拍有附點)
進階I:
- 用鼓棒和三角鐵穩定、正確地敲出循環節奏,同時傾聽其他聲部的旋律、和聲,輪流體驗。
- 介紹樂曲的由來。
五、再見歌
1.《朋友再見》
邊唱歌詞,邊雙手拍大腿一下、左右鄰座輕輕互拍(一手一人)兩下,為三拍循環韻律。
2.《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第三樂章》(Rachmaninov : Symphony No. 2 Op. 27 III. Adagio)
播放音樂,讓大家安靜休息,之後與同伴們道謝、道別。
健康樂活小存摺
練習將歌唱融入「十巧手」運動。
教學資源
樂曲播放的網址或檔案、情緒卡、各色毛線、小麻布袋、針線、白膠。
樂器:響板、響棒、鈴鼓、手鼓、地鼓、各式沙鈴、鈴鼓、半月形鈴鼓、手搖鈴、腕鈴、小銅鐘、三角鐵。
課程效益
手眼協調、提升語言的轉換能力、提升聆聽的能力、學習觀察和互動、以舊年代的音樂喚起生命記憶、情感的表達,與紓解、提升心肺功能、音樂照護的運動。
音樂能力
歌詞與旋律記憶、AB二段式、卡農、複音音樂的聽辨、穩定而正確的敲奏樂器。
(節錄自: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原文標題:我聽、我唱、故我在)
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
作者:林瑞薏
出版社:宇宙光
同場加映:2022年淡江大學暑期《音樂芬多精》樂齡教學法培訓班
日期:2022/7/2~9/3(週六早上9:00-12:30)
地點:台北市金華街199巷5號 淡江大學台北校園
早鳥優惠截止:2022/6/4
更多資訊請點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