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學會專欄】居家智慧照護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居家智慧照護的機會與挑戰
2022/05/31

文、圖/陳綉琴 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奇美醫院副院長兼護理總監、南台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助理教授。

健康照護涵蓋「急性醫療」和「居家照護」,急性醫療著重疾病診斷及治療,居家照護則強調急性期後監測和預防保健,二者必須兼顧才能有效確保民眾照護品質與健康。在醫療體系中,各職類專業分工細,且業務範圍都必須遵守嚴格的法規,但這套做法運用到居家照護場域,恐因人力和費用太高而無法落實。

全球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導致居家照護需求日益增加,且無法藉由增加照護人力或資源來滿足高齡者的需求。在COVID-19疫情衝擊下,為維持醫療量能採取輕重症分流,整合的醫療制度加上智慧科技輔助,「居家智慧照護」將是重要策略解方。

所幸,目前穿戴裝置及智慧科技等技術漸趨成熟,若能廣泛應用於居家生活,透過遠距照護評估及建議掌握民眾的健康,將能達到疾病監測與預防的效果。COVID-19加速醫療數位轉型,醫護透過零接觸的遠距醫療系統,掌握居家隔離病人身、心症狀外,亦可運用於日常活動偵測、環境監測,降低意外風險,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支持;以及透過適合民眾的通訊平台及社群網路、陪伴機器人、互動娛樂科技等,增進家人間的溝通與關懷,同時提升高齡者獨立生活與社會參與的能力,協助醫療團隊、照顧者或在外子女透過資訊科技,掌握長者健康狀況及在宅生活情形,讓家成為最好的病房。

雖然智慧科技為居家照護帶來一線契機,然而能否真正落實應用於長者的生活與照護仍面臨許多挑戰!

首先,居家資通訊、網路設備及網速,都牽動居家智慧照護未來發展;再者,是否貼近使用者需求,開發出相關智慧科技產品,也會直接影響長者接受度與付費意願。此外,政府投入資源時,應考慮如何落實於長者實際生活及永續發展。

如何從醫療照護思維轉換到居家療護場域,以及導入智慧科技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不會反而疏離等面向,不僅考驗醫療照護提供者、政策制定者與保險提供者的智慧,甚至在倫理道德及法規都將面臨挑戰。

作者陳綉琴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奇美醫院副院長兼護理總監、南台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助理教授。作者陳綉琴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奇美醫院副院長兼護理總監、南台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助理教授。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