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Dementia)的主因多為腦部的神經系統出現缺陷,諸如患者中樞與周遭神經系統中的傳導物質的乙醯膽鹼被「乙醯膽鹼酯脢」酵素破壞,造成大腦皮質退化。我們的腦部神經細胞靠著乙醯膽鹼來傳遞訊息,一遭破壞,腦部就會失去活動力,進而使記憶與認知能力逐漸喪失。
失智症分兩類 表現症狀有差異
失智症在分類上,可分為兩類:
第一:退化性、血管性:常見疾病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這是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失智症。
第二:額顳葉型(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簡稱FTLD)則是腦部額葉、顳葉漸漸萎縮、病程推進緩慢的腦部退化性失智症。
其實失智症並不一定發生在老人家,有些病患在65歲之前便已發病,即是所謂早發性失智症(Early-onset dementia)或年輕型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額顳葉型失智症即是早發性失智症較為常見的原因。其外顯的症狀包括人格、性情的突變、違背常理的行為,變得被動、冷漠、自我、焦慮、急躁、沒有禮貌、缺乏同理心,甚至出現強迫意念或行為、這些症狀有時會被誤診為憂鬱症。平均好發年齡在五十歲之後,比阿茲海默症平均歲數早,較難被周遭親友、同事發現。與阿茲海默症較大的不同是,疾病的初期,行為上不會出現迷惘,健忘、思緒混亂,所以患者較無病識感,即需要專業精神醫療的介入。
失智症一般從發生到確診有時候會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有位老太太,常數落媳婦,疑心病隨著年紀漸長而加劇,甚至因為擔心東西會被偷走,老愛把自己房間門鎖起來,結果反而常需要請鎖匠來開房間門。家屬只覺得長輩個性變得刁鑽古怪,沒有意識到可能是失智症造成的問題。
其實失智症不論退化性、血管性或是額顳葉型都是複合症狀的組合即所謂「症候群」,初期不易覺查。失智症不單是中長期記憶退化,也因為記憶力減退,影響其他認知。比方說:注意力退化,同一個問題重複詢問。語言表達能力變差,看著哥哥,喊著妹妹的名字,常用的成語講得顛三倒四。這些平常人也會犯的錯誤,讓家屬無法接受長輩可能是罹患失智症。很多主婦會重複購買相同的東西,但如果抽屜打開,發現大量相似的物件,就要稍微注意。輕度知能障礙,是正常老化到失智症前期,這時候家屬如果能多加留意,就可以早些安排較為周全的照護計畫。
活用「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早期發現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設計了「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以參考與多了解失智症的早期症狀,讓更多病患在極早期獲得治療與幫助 ,上開量表所揭櫫的症狀有:
- 判斷力上的困難:例如落入圈套或騙局、財務上做出不好的決定、買了對受禮者明顯不合宜的禮物。
-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以前興緻勃勃的事,不再有興趣。
- 短時間重複詢問相同問題、陳述問題或說故事時常會重複進入無限迴圈。
- 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例如:電視、手機、等對於小型家電等器物忘記如何操作。例如時常打錯電話,忘記熟知的密碼。 特別是過去擅長但現在卻忘記如何操作。
- 記憶力減退,忘記正確的年月、或說錯自己的年齡。
- 較複雜的財物處理的活動,例如:過去皆負責所得稅的申報、水電費的繳納,現在卻常發生沒繳費或繳錯費用,與過去相比有所改變。
-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錯過重要的典禮。
- 持續一段時間,都有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以上8項量表所示項目,反映了早期失智症患者生活上病症的呈現 ,一旦發現有這些症狀,就該及早尋求專業精神、身心醫療與復健人員給予協助。期早期發現並針對相關症狀給予適切的診治或處置,以延緩病症並讓家屬增加病識感、學習與失智症共存,給予患者尊嚴的生活品質。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