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直擊|跨職類黃金團隊聚首 「師級專業」滿足第一線照顧需求

展覽直擊|跨職類黃金團隊聚首 「師級專業」滿足第一線照顧需求
2022/09/17
作者/專欄

採訪編輯╱呂采蔚、鄭淑芬、歐芯萌

The Cares Taipei 2022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16及17日,舉行護理專業論壇、進食照顧解決方案論壇。會中由護理師分享串聯多職類專業,跨域整合科技、長照,架構整合性照護模式;另亦邀請多職種專業師級探討進食照顧解決方案,讓長者維持與回復進食能力。本次展會重視跨域師級的專業照護經驗,特別邀請設立「治療師專館」,透過講座讓業界了解第一線的照護經驗,方能思考提供更貼近長者需求的人性化溫暖服務。

各專業治療師司其職 走進社區優化你我生活

長照體系中,跨域已是未來趨勢,治療師專館由OOPS吾不私專業團隊邀請業界各師翹楚齊聚一堂,暢談生活與醫療無縫接軌。座談嘉賓有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政策發展委員會委員柯宏勳、台中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許靜儀、台中市語言治療公會常務監事李琇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吳崇豪諮商心理師、成大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副主任(護理部督導)李秀花、OOPS吾不私專業團隊顧問黃璨珣。講座近2小時,專業磁吸滿滿,含金量爆表。


座談嘉賓左起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政策發展委員會委員柯宏勳、台中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許靜儀、台中市語言治療公會常務監事李琇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吳崇豪諮商心理師、成大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副主任李秀花、OOPS吾不私專業團隊顧問黃璨珣。(攝影╱盧春宇)

護理師李秀花首先發言說,醫療照護不是單一專業類就能搞定,例如處理癌症病患狀況,就需要心理、物理、職能等專業類的夥伴協力。並提到未來要擴展進入社區的居家護理,亦須整合各專業齊心走入社區服務,發揮最大功效。吳崇豪也提到諮商心理專業難處是「有需要才找」,但殊不知,家中除了需要照顧的病患,身為照顧者的家人其心理負擔也是隱憂,但這部分卻很難得到照護,幸而長照2.0開始,諮商心理師可與社福單位合作,進入住家評估周遭家人狀況,並提供適切的復能等相關幫助。

接著,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許靜儀更點出,目前長照現況出現前線服務說明者無法有效說明:醫療院所的「復健服務與長照居家復能的差異」,導致「居家專業服務進不去、民眾的居家專業需求無法被滿足」之窘境。另外,長照從業人員是否具備敏感度、是否真的了解個案的「想要、需要與意願」,並在找到真因後,給予最具適配度且具效益的長照服務就顯得非常重要。


所有的專業都是息息相關的,希望醫療到居家生活無縫接軌,有賴各司專業領域的大家一同戮力以赴。(攝影╱盧春宇)

許靜儀說,要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媒合專業復能與照顧服務單位共同進入案家。如何讓個案與案家擁有專業與照顧適配、適合的長照服務新模式是重要的。許理事長也指出PT專業除了原有醫療院所服務外,目前專業人員進入機構式物理、居家照護人員,統計至2021年9月佔總比率為6.08%、3.01%。

他亦不忘強調,為使被照顧者在急性身心穩定後,有賴於落實以人為中心的社區整合照護,得以回復日常生活的自主能力。最重要的是,於復能期間,建構照顧與專業和專業間協力合作共同照護模式,讓醫療無縫接軌到長照不再大打折扣,可以釋放更多量能以個案為中心於生活照顧中,並共同提升個案與案家的生活品質,是所有長照服務提供者的責任與目標。

另外,語言治療師李琇菁亦耐心解釋,以往民眾對語言治療認知不明朗,除了嗓音變化,像是吞嚥亦是語言治療主項,鑑於目前有證語言治療師人力不足,希望未來能跨專業整合如物理、職能、輔具等單位,一同強化醫療服務體系。最後,柯宏勳舉例民眾出院後,常掉入「困在醫療」的泥淖,忘了「生活」,以他職能治療師的角度,由此切入從復健到復能,協以解決問題、優化生活,讓癒後回家不再當「病人」。

柯宏勳指出 , 各類治療師的宗旨不只是延續生命、還要創造希望,更以逝世的前英國女王為例,說明協助病患癒後「重視生活」的重要性。最後由黃燦珣總結,所有的專業都是息息相關的,希望醫療到居家生活無縫接軌,有賴各司專業領域的大家一同跨專業整合,戮力以赴。

漠視護理人員權益 將影響病人健康


16日舉行的「護理專業論壇」吸引爆滿人潮聆聽,圖(由左至右)為林治萱、馬淑清、陳靜敏、曾勤媛、王琪珍、林碧珠、周矢綾。(攝影/汪忠信)

「護理專業論壇」吸引爆滿人潮到場聆聽,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陳靜敏、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王靜枝、大寮進安診所護理長陳美妃、新竹榮譽國民之家主任陳桂美、和鄰長照公司執行長邱青萸、屏東大愛長照服務體系創辦人邱秋華、台中市居家護理聯盟協會理事長呂郁芳及旭安健康事業公司總經理潘照芬等,應邀與會發表演講。

主辦單位之一的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馬淑清致詞指出,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可見護理身影,無論是在治療、健康促進上,護理師都扮演重要的角色。陳靜敏以「長期照護護理師的角色功能發展:台灣護理學會之政策倡議與實證策略」為題,發表演講。

她指出,全台19餘萬名護理師是長照不可或缺的一員,但其專業並未獲得一般民眾、社會及國家的重視,隨著人口老化,照顧需求急遽增加,照護工作多半落在女性身上,因應人口老化、少子化,長照一定要產業化。陳靜敏說,護理人員應口徑一致,讓其專業符合社會脈動,但台灣政策制定永遠慢一步,政策可能影響護理人員權利,最後影響病人健康,故護理藍海應該被看見、被重視。

陳美妃則援引英國PIC(Personal Independence Coordinator,個人獨立協調員)概念,在大寮進行社區整合照顧新模式,她強調:「What do you Want?」被照顧者在生活中的需求至為重要,由PIC協助高齡者維持生活品質、改善健康狀況、住院下降。

重拾長者營養與健康 語言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各展所長

「進食照顧解決方案論壇」集結多職種專業師級分享經驗,論壇主持人、語言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怡仁坦言,在他的職涯生活中,每天都在為長者做吞嚥訓練,最常執行診治的場域是在醫院,也觀察到還有一些訓練問題尚待解決。近期每年3、4百人次的生力軍投入,讓語言治療師不再是人數稀少的專業人員,也歡迎民眾和業者多多來諮詢、交流。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神經科主任陳俊鴻。(攝影/汪忠信)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神經科主任陳俊鴻分享「邁向無管人生的典範醫院」,緣起於台灣咀嚼吞嚥障礙盛行率12.8%,而身心障礙者合併吞嚥咀嚼困難者更高達80%;鼻胃管插管人數近20萬人╱年。有鑑於此,小港醫院赴日本取經,2018年成立全台首座跨領域「咀嚼吞嚥機能重建中心」,院內篩檢量自首年7月至2021年10月達4,473人次。


語言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林峯全。(攝影/汪忠信)

有關「吞嚥困難者照護與安全進食技巧」,語言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林峯全教大家辨別,吞嚥困難高危險群包含以下特徵:高齡,且處於高退化風險階段;好發神經性疾患,例如中風、失智等;已處於疾病後之慢性期階段;易有多重共病症。透過吞嚥困難篩檢問卷判別個案狀況,語言治療師也會提醒正確用餐的方式,並聯合耳鼻喉科、復健科醫師,改善長者進食健康。


枋醫居護所負責人張玉玲。(攝影/汪忠信)

著重於「文化差異下的吞嚥困難飲食實作」,枋醫居護所負責人張玉玲詳細列出食材與香料選擇、烹煮方式的重點,製作色香味俱全、吞嚥困難長者也愛吃的餐點。他提到,團隊曾到瑪家文健站、枋寮大庄社區樂齡據點、台南官田萃文長照機構、來義鄉喜樂發發屋部落、長治百合排灣族部落、山地門鄉排灣族部落、泰武鄉武潭部落等地現場教學,成功改善部落長者的飲食。


營養師公會全聯會長照組委員鐘子雯。(攝影/汪忠信)

營養師公會全聯會長照組委員鐘子雯強調,「營養調理與餐食的結合」關鍵是讓長者從吃得下到吃得夠,凸顯飲食質地、飲食份量、疾病飲食調整的必要性。他以長者案例說明,備餐質地不合適而進食,反而增加嗆咳、哽噎風險,最好遵循飲食質地分類原則。飲食分量可參考國健署建議,食物種類的搭配要考慮營養均衡。另外,一般長照個案的疾病狀況複雜,因此疾病飲食更有賴營養師專業判斷。


沐晨職能治療所所長徐瑛雅。(攝影/汪忠信)

旨在提升個案生活品質,沐晨職能治療所所長徐瑛雅以「職能助生活,生活好饗樂」為題,講解職能治療師協助個案選擇、安排與執行日常的職能活動,進而提昇其生活品質。他分享了中風後的樂壇才子、突逢巨變的漸凍人陳小姐、愛吃生魚片的軍醫王爺爺、帕金森氏症的蔡爸爸等生命故事,讓大家了解職能治療師針對個案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做訓練、提昇,開啟長者第二人生。

2022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於 9/15 - 9/17 盛大展開,更多資訊請點此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