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協櫥窗|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紮根及延續

銀協櫥窗|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紮根及延續
2022/10/14

文/李采婷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第12屆理事

長期照護機構屬於人口密集機構,收住對象大多為易受感染之宿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機構須付出更多心力及時間落實有效的感染管制措施以避免疫情發生,因此制訂感染管制措施提供服務對象安全及舒適的居住環境顯得格外重要。

感染管制措施該如何制訂才能真正符合機構的需求呢?依據「長期照護矯正機關(構)與場所執行感染管制措施及查核辦法」第17條所示,感染管制查核基準項目共有10項,包含:感染管制品質改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服務對象健康管理、疫苗接種情形、工作人員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環境清潔及病媒防治、防疫機制之建置、隔離空間設置及使用、醫療照護執行情形、服務對象感染預防、處理及監測;因此制定符合機構內的感染管制措施可從上述之項目延伸,讓感染管制更深入地在機構內紮根並延續。

針對感染管制查核基準,制定建議如下:

1.感染管制品質改善:

機構應定期檢視並修正感染管制措施,對於應改善事項有明確之修正方向及目標,並持續性追蹤感染管制品質。

2.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健康管理:

須針對傳染性疾病進行紀錄及追蹤,例如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胸部X光、廚師及廚工A肝抗原抗體檢查等等。

3.疫苗接種情形:

透過管理疫苗接種情形,讓施打率達到群體免疫之比例,進而減少機構群聚感染事件之發生機會。

4.工作人員感染管制教育訓練:

建議可由機構外部延伸至機構內,意指透過感染管制專責人員至機構外研修感染管制相關之課程,將內容帶回機構內分享及落實,而外籍看護工的部分可請仲介協助翻譯,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獲得感染管制相關之知識及實務操作技能。

5.環境清潔及病媒防治:

此部分最重要的是制訂符合機構環境的漂白水規範,可依機構環境可能暴觸程度及被汙染的機會,規劃出高、中及低風險區域,並依照不同的風險區域制定清潔消毒頻率,例如隔離空間、房間門把、床頭床尾搖桿、床欄、電燈開關等屬於高風險區域,清潔頻率可制訂為每班兩次並視需要時增加,而住民單位、床頭櫃等屬於中風險區域,清潔頻率可制訂為每班一次並視需要時增加,再由固定人員按照上述之頻率進行環境清潔消毒,感染管制專責人員則可不定時針對漂白水濃度進行監測,以確保漂白水發揮真正的消毒效用。

6.防疫機制之建置:

此項是查核基準中內容最多的一項,其中如何將手部衛生落實在照護工作流程當中,為最重要的環節,機構可依照護人員的工作型態廣泛設置手部衛生設施設備,並定期稽核工作流程時手部衛生的正確率及遵從率,讓照護人員的雙手不再是傳播病菌的途徑。

7.隔離空間設置及使用:

對於人口密集機構來說是一項挑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上環境的受限,導致隔離空間較難被靈活運用,因此機構除制定隔離空間規範之外,建議可規劃分區分艙照護模式,讓照護人員平時固定在某區或某艙進行照護工作,避免跨區跨艙,減少交叉感染之機會。

8.醫療照護執行情形:

應定期稽核人員執行侵入性技術之正確性,並搭配手部衛生落實在工作流程之概念,讓醫療照護感染降至最低。

9.服務對象感染預防、處理及監測:

建議由感染管制專責人員及護理師共同執行,每日應針對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進行感染症狀監測,再依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制訂的長照機構感染定義進行收案,針對每位收案對象進行逐案分析及撰寫感染個案資料卡,最後依照機構內規範之監測頻率(最少半年一次)製作感染報表及定期檢討改善,擬定改善感染管制品質之計畫,與第一項查核基準「感染管制品質改善」達到相呼應。

將感染管制措施逐條落實,並且能持續向下穩健紮根,使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皆能身處在安適的氛圍之中,是「提供服務對象安全及舒適的居住環境」最終使命及目標。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