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協櫥窗|將心比心 -從唐寶寶事件看長照機構的困境

銀協櫥窗|將心比心 -從唐寶寶事件看長照機構的困境
2022/11/09

文/吳第明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近日媒體新聞熱炒一社會事件,唐氏症寶寶到炸雞店消費忘記帶錢,導致店家報警,而唐氏症寶寶的母親認為店家小題大作,憤而沿街發放傳單控訴店家的處理不當,導致店家受輿論韃伐壓力而身心俱疲,甚至拉下鐵門停止營業,經數日之後警察局澄清,才還給店家一個公道,其中值得深思與借鏡的是長照機構的服務與立場,以及外界賦予的期許,與一般店家無異,唯一不同的是長照機構的主管機關會主動介入調查,並且會賦予長照機構經營者更高的社會責任,以及期望長照機構經營者付出更多的包容,以及更柔軟的身段。

大約10年前我們家經過一場評鑑,評鑑之前新進一位非常美麗的全職社工人員,雙方有許多需要磨合與適應之處,但過程中還是覺得此社工有點怪異,雖說不上主要差異為何,但社工人員工作上的不足部分,就只能由本機構其他同仁及我們自己去補足,直到評鑑過後此社工多日未來上班,電話沒人接,才由其父親告訴我們該社工有精神病史,目前因為精神病復發而住院中,然而應聘之初我們並不知道這件事。

針對精神病患治療,台灣的法令長年學習國外朝著「去機構化」方向施行,最後面對高齡者長期照顧議題也直接抄襲移植強調「去機構化」,基於人權理由賦予各式可能造成社會大眾困擾的疾病,如肺結核、愛滋、輕度失智症患者、或高齡者…等,從以前的監禁與禁錮,到現代的開放與共融,其實需要建立在全體民眾、政府執法單位、以及輿論媒體的共識上,意即彼此「將心比心」的包容心態。這樣的包容不僅僅用於消費者、也應該用於經營者與第一線執行的各行業同仁,但從此新聞事件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民眾素養,包括媒體。

台灣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狀況直轉急下,各行業皆缺工有目共睹、難以聘到員工也日益嚴重,長照機構因為法規問題也不能有任何一日能容忍缺工狀況發生,因為一旦缺工可能要超過半年也難以找到接替人手,而導致違規狀況發生。也因此在聘任員工時很難以素質挑選適合的夥伴,只能以暫時有人滿足法規最低需求即可,這樣的社會現況充斥台灣以高度人力為主的各行各業,只是台灣長照法令高於其他行業而更顯從業壓力明顯。

當學者要求「去機構化」之後,社會即充斥著上述開放自由活動者,他們可能是「消費者」,可能是業務執行者,更可能是經營者,「將心比心」其實不只適用消費者身上。因為少子化,台灣兵役制度嚴禁體罰與嚴苛訓練,學校教育也嚴禁體罰並強調「愛的教育」,然而在長照機構的評鑑制度之中卻看不到評審委員及政府主關機關面對長照人員以「愛的教育」對待。

面對少子化,從業人員及經營者不可能要求精神狀況滿分、身體狀況滿分、外加EQ滿分才能上班任用或開業,大多數程度介於0~10分之間,但少子化的狀況也必須擁有足夠的社會照顧量能、與機構照顧量能,從這幾年長照機構一床難求、家屬遍尋不著安置機構而導致長照悲歌的現況來看,衛生福利部及地方社政及衛政主管機關應該正視現實長照困境、與人力艱困條件,一起為留任長照機構難能可貴的長照人員做出改變與努力,一起善待長照工作夥伴,而這一切應該以評鑑機制著手,從評鑑委員共識著手,讓創造長照機構離職潮的評鑑前(因為評鑑壓力而離職)與評鑑後(因為被評鑑苛刻及謾罵而離職)成為絕響,一起為少子化及「去機構化」以身作則做好「將心比心」。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